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TCF听力解题技巧详解

(2014-03-26 19:16:55)
标签:

杂谈

鉴于目前好多徒儿不知道如何来搞死TCF听力,FF把一些基本的思路教给大家,希望对各位更好的搞死TCF提供切实的帮助。因为TCF的成败,基本取决于听力。如果说你TCF跪了,基本就是听力跪了。

首先在开始着手备考之前,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免得上完FF和迪爷的课,觉得自己牛逼死了。这句话什么意思,不解释了,既然跟着泛亚太地区第一TEF-TCF神助攻学习,就好好把这篇文章看完。

大家可能就会问,我没有考过试,怎么估计一下自己的当下水平呢?

我不止三次在微博提到过一个网站www.tv5.org, 这是目前官方推荐的最好的TCF模考网站,整体难度和考试非常接近。点击《Langue franaise》栏目下的TCF,猛击commencer le test,用1.5小时完成测试,看看综合正确率。总共80个题,水平大致可以这么估算:

正确的题数<30 A1或A2水平

30<正确的题数<40 非常稳定的A2水平

40<正确的题数<50 非常稳定的B1水平

50<正确的题数<60 非常稳定的B2水平

60<正确的题数<80 稳定的C1、C2水平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TCF听力的构成:总共30个题,大部分题目是一个录音回答一个题,个别会出现一个录音回答两个题。全部录音都只放一遍。

TCF听力,按照题型,可以分为3类:图片题、交际问答题和篇章理解题。

第一部分,图片题,考试至少出1个,最多考5个。难度为A1,看一张图,听四个选项,选出符合图片大意的选项。(不赘述)

第二部分,交际问答题,俗称空白题,考试至少出3个,最多5个。难度A2,整个界面啥都没有,问题要听,选项也要听。然后在听到的4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问题的那一个。举个例子,当你听到:Comment vous appelez-vous? 你就要马上反应过来,我应该选择一个类似于 Je m’appelle XXX的选项。然后听得时候仔细辨别,哪个选项最符合。

第三部分,篇章理解题。这一部分大约20道。难度覆盖B1、B2、C1和C2。先听一段对话或独白,然后听问题,在已知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合适的一个。

B1、B2的话题都比较平常,总共约10题,包括约会、买票、旅行、看医生、广告宣传、老友重逢和课程咨询等日常话题。掌握FF课上提到的的那些TCF听力B1、B2常考话题词汇,这两个级别的题基本能答对8题以上。

TCF听力中最有挑战性的莫过于10个左右C1、C2级别的篇章理解题。生词多,话题偏,还有的题有背景音乐。如果你是B1,又没听过FF和迪爷的课,那只能玩手或者抠脚,然后听完默默地选个C。对于水平只有A2或B1的同学,选C基本能够蒙对3个左右。

首先,先解决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TCF听力到底是边看题边听,还是先听再看题,亦或是只看题不听。(不看题也不听的同学一定是会被虐成渣的。)

首先要明白,看题是用眼睛获取信息,然后处理;听题是用耳朵获取信息。那一道题目要做对,听到的信息关键还是看到的信息关键呢?答案一定是听到的关键,因为在听懂的前提下,听到的信息才是正确信息。而你用眼睛看到的4个选项有3个包含了错误信息,对你思维会造成比较大的干扰。

所以我们就明确了,考试时最科学的方式,一定是先听完,再看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这时候大家又有问题呢?那我如果听不懂呢?听不懂这道题未必会做错,看懂了未必会做对。如果B1、B2的题听不懂,基本就是词汇量太小,或者词汇量还凑活,但只是停留在看到能认识的层面。这就是为什么FF在上课的时候一直在强调聆听灵魂的声音,让那些日常的单词慢慢转化为听觉记忆,听力提高的第一步就走对了。

这时候,又有同学说,B1、B2的题目我边看题边听,也能做对。这类同学底子较好,其实先听再做题对于你来说依然能够全对。设想一下,你高中课堂上英语课的时候,老师发下来了今天的课后作业,你是学霸,英语课上完,课后作业也做完了,课和作业,啥都没耽误。为什么?因为对于那些基础词汇、基本句型、老师上课的套路、本课知识要点等,你都已经掌握了,所以游刃有余。

你再设想一下,有一天,高中课堂来了一位讲英美文学的教授,和大家分析海明威的文学作品。也给各位发了课后作业。这时候,众多伪学霸可能就突然无能为力了,因为作业看不懂,只能先听完课再做。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来说说C1、C2的听力了。TCF的C1、C2题,录音大约持续一分钟,每个选项至少10个单词,生词量很大。这时候,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

大家必须要明确一点,C1、C2的题目要答对更多,必须要有扎实的B1水平,也就意味着简明法语教程1-42课词汇全部掌握或者Alter Ego B1以内词汇滚瓜烂熟。之后讲的技巧都是基于这一点来展开的。

如果你只有B1以下水平,C1、C2的题不用听了,好好看看选项,哪个选项生词更多一些,意义更加深刻一些。如果C的意思很二逼,可以不选。如果C意义深似海,就是它了。

如果你有稳定的B1以上,那么对于这部分题,你依然可以先听完,记住那些重复很多的词汇(je, un, nous, mon这类无实际意义词除外),优先理解名词和实义动词。

我们不妨来看一篇TCF听力C1级别的原文:我们不要去理解意思,就找出那些重复几次的单词:

- Adaptabilité, adapter, etc. : a, je pense que c'est un mot vraiment important parce que c’est- on y reviendra - mais c'est vraiment a je pense qui a poussé l'homme, vraiment, à évoluer, c'est la nécessité de s'adapter à l'environnement. La force de l'homme, c'est sa capacité à s'adapter, à évoluer justement pour prendre en compte les évolutions du climat et pour prendre en compte le fait que le climat, des fois, il n'est pas, justement, tout bon, tout gentil et parfaitement comme il faudrait qu'il soit et c'est justement parce que cet environnement n'est pas comme il faudrait qu'il soit que l'homme va être obligé d'inventer des outils.

基本看完,我们发现好多同类词汇,例如adaptabilité, adapter, s’adapter,还有几个重复2遍以上的词汇:homme, environnement(climat)。好了,我们根据这些词来判断一下,大概讲啥内容?一句话:人类适应环境。

接下来,我给你看一下选项,问题也不用听了。

A. Il a une grande influence sur l'humeur.

B. Il augmente les migrations de populations.

C. Il favorise le progrès de l'humanité.

D. Il permet la diversification des cultures.

你觉得哪个选项里面有一些你需要的词呢?“适应”证明自己会产生一些“变化”,人类的总称“humanité”。

只能选C。

这是典型的话题阐述类听力题。我们没有听懂全文,但还是能够做对。前提是我们对这些重复多次的单词,听觉上一定要熟悉。

或许,你看了这种解题方式特别诧异,其实,FF还能让你更加诧异。但前提依然是你需要稳定的B1水平。

我们再次看一看原文,既然是阐述自己的观点,一定会用到很多连词。哪些或句型后面会藏着答案呢?根据FF和迪爷多次实战观察,总结出以下重要听力答案藏匿点,()表示答案所在。

mais() 但是()

par contre, () 相反,()

Ce qui…, c’est () 强调()

Il faut que () 必须()

Le problème…, c’est que () 强调问题()

Même si…, () 即使。。。,()

Bien que…, () 即使。。。,()

C’est vrai…, () 的确。。。,()

Il est important de () ()是重要的

si…, c’est que() 之所以。。。是因为()

pourtant, () 然而,()

这些句型,对于你更加准确的定位答案,具有重要意义。打个比喻,单词是肉,这些句型是骨架,两者缺一不可。

TCF中C1、C2的题目多以话题类为主,平时多练习话题类听力,www.rfi.fr有很多C1、C2的练习,遇到这类题只有不畏惧,抓重复性词汇、分析原文句型,才能一点点看到进步。

法兰西在招手,FF和迪爷在发力,你呢?你在干什么呢?

 

FF和迪爷微信联系方式: 

FF:fengchengdong2 

迪爷:papidi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