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之外,法语之内——城记之亚眠
标签:
亚眠大教堂去宗教化巴黎圣母院 |
亚眠,法国皮卡第大区的首府,因为拥有法国最大的哥特式教堂而闻名于世。这里所谓闻名于“世”,或许对于整个基督教世界意义更加大一些,虔诚的信徒会到这里来朝圣,来忏悔,来赎罪。而对于我们这些非信教徒而言,更多的是欣赏其无与伦比的建筑外观,以及装饰在外壁被称为“亚眠圣经”的4000多个雕像,它们形态各异,生动地再现出圣经中所描绘的几百个小故事。
http://s9/middle/6e52365fg7635594ae7c8&690
清晨的亚眠,天微亮,昏黄的路灯低着头,懒洋洋地投射出微弱的光芒。街道上空无一人,我们是亚眠大教堂最早的访客。推开两重刻满了沧桑的木门,走进教堂,顿时被这宏大的场面所震慑了,一望无际的座位整齐地排列着,保守估计,至少能够同时容纳5000人进行弥撒。亚眠大教堂是需要抬头仰望的,仰望它那其它教堂所难以企及的高度,仰望它那触及穹顶的巨型彩色玻璃窗。受苦受难的耶稣,被钉在了巨大的十字架上。另一个角落的圣母玛利亚,面容慈祥,怀抱圣子,静静地矗立着,看着教堂中央的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http://s1/middle/6e52365fg9e15af05aca0&690
到了如此宏大教堂,心就自然地静了下来。绕着教堂走一圈,然后找一个中间的位置坐下,石柱上的扬声器缓缓地飘来悠扬的圣歌,这是教堂唯一的声音,感觉像是从天际传来一般,飘渺中裹挟着确信,确信中又不失淡然,这才是真正的天籁之音,声敲吾心门。
每次参观一个教堂,我都会不自觉地想到巴黎圣母院。为什么巴黎圣母院会如此出名?如果没有雨果的同名小说,如果没有在小说中提及钟楼怪人卡西莫多和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没有那情欲纠缠的情节,巴黎圣母院还会像现在这样门庭若市吗?如果没有雨果,或者雨果没有以它为背景来创作小说,巴黎圣母院或许也就是法国众多哥特式教堂中极其普通的一员,成就不了今日的辉煌。其实是雨果让巴黎圣母院出了名,但也是通过这个实体建筑,让人永远记住了这位伟大的法国文豪,两者相得益彰。从更加功利的角度来看,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炒作的方式,自我营销的手段,在特定的时机抓住特定的机会,这不仅需要智慧,还得需要勇气。
如法国的绝大多数教堂一样,亚眠大教堂也坐着楚楚可怜的乞讨者。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值得注意:很大一部分乞讨者都是裹着头巾的阿拉伯妇女。教堂代表的是天主教,而阿拉伯妇女代表的则是伊斯兰教。这两个互不相容的宗教倒是在这里找到了契合点,也不知道到底是谁亵渎了谁。比较聪明的乞讨者会在你准备进门时为你将门开启,用行动来感动你,很多人都会感谢并给一些钱;比较木讷的也大有人在。他们坐在教堂门口,怀里抱着一条狗,面在放着一个“J’ai faim”(我饿了)的牌子,牌子旁边放一个纸杯,这种乞讨者一般都无人问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正在越来越去宗教化,周日去教堂做礼拜的人已经非常少见,更多的人只是心中怀着对上帝的信仰,一种在困难时寻求保护的精神寄托。至于繁琐的宗教仪式,在法国已经越来越减省了。
一座教堂,成就一个城市。这句话是亚眠最真实的写照。坐上离开亚眠的火车,看着两侧无边的旷野,心情一下子开阔了起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