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朋友,你在哪儿》
(2016-12-04 16:42:19)
标签:
朋友贾兴女儿评论 |
分类: 羽毛随笔 |
评《朋友,你在哪儿》
文/羽毛
对于《朋友,你在哪儿》这一篇文章,我不想去谈论它字面下引申的意义,也不想去探索整篇文章读起来令人不舒服的源头。诚如作者所说:两人一见面反而会失去更多的东西,当过分的追求文章的内在意义时,反而会觉得心里沉重了,不那么自然了。陶渊明也曾说过:不求甚解。所以当刨去了思想的外衣,赤裸的文章本身有什么价值可言?
最令人欣赏的莫过于它的语言本身。
这篇文章没有大段高调却空洞的词藻,也没有看一眼便像是进了宫殿般金碧辉煌摸不着头脑的华丽。整篇的语言很真,很朴实,让人看到后只觉得亲切:这不是我们平常聊天也使用的俚语吗!概括而言,就是“接地气”,而这“接地气”的一点又很容易启发我们的想象力,几个词句用下来,描写对象的特殊形象就完完整整地跃然纸上。这一点从作者对于贾兴这个人物的描写中可以很直接的体现出来。
首先是外貌描写。“他那生猛海鲜般的胡茬子脸还贴在我的腮帮子上”,就算没见过“生猛海鲜”长什么样,“胡茬子”却能轻易地带动读者的联想,从小到大,谁没有被自家爸爸用未刮过的“胡茬子”脸蹭过?只是这样一想,就已经觉得有一张满脸胡茬的大脸在眼前晃动了。
至于“贾兴长得五大三粗,整个儿一个圆”这一句,“五大三粗”本就是我们平常形容某个身材高大魁梧的人时口头使用的词汇。用在这里来形容贾兴,哪怕从没有见过“贾兴”这个人,当看到“五大三粗”这个词时,眼前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一张粗犷的汉子脸和他那粗壮的四肢,再往细里联想,甚至觉得一个皮肤黝黑粗糙的男人已如铁柱般立在了你的眼前。
其次就是语言描写。老实说,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语言描写是亮点中的亮点,就是那根划亮了夜灯的火柴。尤其需要着重提出的是“海鲜一样鲜美的漂亮妹妹”以及“泡情人泡腻了吧”两句,十分“接地气”,读起来甚至给人一种粗俗的感觉,却也觉得仿佛日常生活中朋友间互相开开玩笑。
这两句能够从最本质上反映出贾兴这个人的特征,粗犷的,豪放的,从口语化的“漂亮妹妹”以及“泡”字就可以看出。若说对贾兴的外貌描写只能粗略地反映出他的外在特征的话,这几个字就直接反映出了贾兴的内在性格,不拘小节的,与他那“胡茬子脸”挺配。
而在一些删减版中,类似于这样的语句就完全没有出现过。这是多么大的一个错误和漏洞!少了这些句子,就像是一个人少了灵魂,空有一副”五大三粗“的模样而那副壳子里什么都没有。就连本来是朋友间的玩笑话,在少了那几句”灵魂“的语言描写后,突然就显得疏远、显得客套了,而这与作者所想要反映的贾兴的性格已经全然不符了!
更何况,我觉得这几句话在侧敲旁击地提示了贾兴咋咋唬唬的个性的同时,也使得之后贾兴给“我”打的那几个电话以及态度的明显变化显得不那么突兀了,就好像他本来就是这么个人,情绪溢于言表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同时,贾兴这样的性格也与报社朋友戳穿贾兴的谎言做出了鲜明的对比——这样一个马虎热情的人,怎么会借口不与朋友见面呢——好奇得让抓心挠肺的读者不得不多深入挖掘,就顺着作者的意思走了下去。
接地气的同时又不显俗气,日常用语写出来却又具有非一般的生动。汪曾祺老先生所说“普通而又独特的语言”,大概就是指这些了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