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学第一课

(2015-03-05 11:05:29)
标签:

教育

第一课

学生

人生

规划

分类: 妈妈悟语

开学第一课

/羽毛妈妈

 

又到了开学第一课的时间,我一边准备着书本中的内容,一边寻思着在讲新课之先应该先和他们——这一群未曾谋面的孩子们——说些什么呢?之所以想说些与课本无关的内容,是因为记忆中的两次第一课给我带来颇深的感慨。那是去年九月和十月,我给大三和大四的学生以“选择、规划”为主题跟他们聊的第一课,然后我看到了那样一双双不一样的眼神,然后我感觉到了那样一种不一样的学习氛围,然后我关注到了那样一个曾经在课堂里一直关注不到的他。

 

所以,今年的第一课,我也决定要说点什么。其实,可以分享的内容很多,但真正要把这些理出个头绪来,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今年寒假去了香港,那就从我到香港访问的所见所闻讲起吧。

…… ……

很早之前,我就知道港大研究生招生有TaughtResearch两类,第一类是一年制,自费,学费大约10万港币,申请相对容易;第二类是两年制,专门为培养博士生生源而设的,享有与博士生同等待遇的奖学金,但每年名额很少。要说这两者的区别应该就是类似于我们大陆的专硕与学术的区别。这一次来香港,又听说,原来在Research类型中,还有一种是可以不拿奖学金的。自费,学制两年,学费一年大约4万多港币,名额相对灵活一点。这种类型应该适合那些相对优秀并且立志想出国或者到香港来读博士的学生。这次访问,正巧也碰到来自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的一位老师,从她的谈话中我深深感觉到她对优秀学生的那种求贤若渴。她在商学院工作,她说她很想带博士生,而且很想带有数学背景的学生。而她这样的需求在澳洲本地似乎很难获得满足,她只有把目光与希望投向中国学生。

 

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其实外面那些精彩的世界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很多时候大家不知道而已。很多时候,只要勇敢打破你给自己所设定的障碍,大胆跨出你一直以来固有的思维,主动去了解去沟通去查询,世界就在你的脚下,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走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一直以来,我包里都会揣一本书,或者一本《读者》。最近这几天,我包里揣的是2013年第9期的《读者》。里面有两个故事很打动我。第一个是“活得像凡·高的向日葵”,内容讲的就是一个大二的学生在学校图书馆的顶楼看了一部凡·高先生的传记,因此而带给作者的一些感悟,我欣赏其中的自问——“你知道自己这辈子想做什么吗?你知道怎样才是不辜负生命吗?”。一个没有自己兴趣爱好,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毫无感觉的人,一个问什么都只能茫然地回答“不知道”的人,真的很恐怖!!

 

第二个打动我的故事是我前天坐在校车上,因为堵车,所以得以悠闲读完的“慢美学”。从我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到女儿告诉我“妈妈,你别光顾着埋头走路,你还可以抬头看看天上变换的云朵”,我就知道人生要走过那么长或者那么短的一条路,如果只顾埋头,人生将错过多少风景呢?!想起了最近包里也常揣着的一本书《不曾走过,怎么懂得》,里面就有一句话“未走过的是路,走过的才是人生”。那在走过的人生中,我们是否可以适当慢下来,去“聆听夏夜雨打芭蕉的声韵,去细看冬日六角奇葩的舞姿,去仰观月亮里的嫦娥和玉兔,去静静等待山溪缓缓汇集”;或者,去看看初春的芽孢,闻闻初夏绽放的花朵,品尝秋天挂满的果实,欣赏冬日的白雪、暖阳,还有蓝天、白云,还有朝霞、落日……;或者,只是安静地发几分钟呆,想想实现了的或者还没来得及实现的那些美好(憧憬),也该是一种“慢美学”吧!

…… ……

除了别人的故事,其实还有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分享。去年和大三、大四学生分享的大多是自己二十年来的一些故事和感悟,因为亲历所以更有感触。这一次,聊到最后,我也以自己的人生体会给予学生一些建议:1.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样的耕耘收获可能有多有少,但是不耕耘是永远不会有收获的;2. 事情永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糟,当然也永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好,以平常心接纳已经发生的无论是好的或者不好的结果很重要;3.无论是幸运或者不幸来到这所学校的你们,都可以把这里当成你人生起跳的另一个新的起点,只要有目标有行动,人生一样很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