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自信挫败多元评价 |
分类: 妈妈悟语 |
谈“自信”与否
文/羽毛妈妈
晚上参加了一个家长沙龙,主题是围绕“自信”来展开的。之所以关注“自信”这个话题,一定是每个孩子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貌似“不自信”的现象表现出来。
沙龙以主持人林老师抛出的一个个问题为主线,家长们展开了很热情的讨论。比如很多家长们提到的“不回答问题”,“说话声音小,不敢直视”等。究其原因,有些家长提到了“性格”,也有家长觉得因“性格”原因而出现的这些“说话声音小”“不回答问题”现象似乎并非是“不自信”,更多家长则提到“因成绩下滑”“爱面子”“追求完美”“怕被关注”等原因导致孩子的不自信。
家长们讨论完了这些“不自信”的表现和原因后,林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自信”呢?突然感觉,如果明白了“什么是自信”,那么“什么是不自信”是不是就会明朗很多呢?
有家长说“按字面理解,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那“什么是自己相信自己呢?”大家开始畅所欲言:“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小时候更多的自信来自外人的认可,大了以后更多的来自自我认同”,“外在能力很强的人很自信”,但也有人反驳“外在能力很强的人很自信”,认为“外在能力很强,行为很张扬的人,恰恰是因为其某方面不自信导致的”,所以应该纠正为“内心的能量很强的人才是自信的”。最后一位妈妈的发言,我很认同。她说:“自信的人,她(他)对自己有一种很坚定的信念,她(他)成功时会肯定自己,她(他)失败了,也不会轻易否定自己!有这样一种信念的人就有自信。”
林老师最后提出问题,让家长们讨论“为了增加孩子的自信,家长们可以做些什么”。有一位家长提到“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更看重过程和孩子付出的努力,而不是结果。”由此,她举例她的孩子在两岁的时候去攀岩,怎么努力也攀不到最高处。这时候,这位家长就夸孩子在攀岩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觉得她很棒。于是孩子从不会因为自己攀不上最高点而有任何的挫败感,或者就否定自己。有家长提出来“如果孩子自己看中结果呢?”于是一位一年级孩子的家长提到学校运动会时,老师没让孩子参加运动项目,孩子很疑惑为什么老师不让他参加运动比赛呢?是不是自己在运动上没天赋,比别人差?这时候这位家长告诉他“因为老师觉得你的嗓门大,可以在啦啦队中发挥作用”,于是孩子在整个运动会中,非常起劲地给运动员们加油,于是在这样一个角色中,孩子找到了自己的被认同感,而不会因为没有被选上当运动员有任何的挫败。针对这个例子,林老师提到了“评价的多元性”,也就意味着家长们可以从多方面,而不是只按照一个标准来对孩子的行为或者结果做出评价。所以,有家长提出“当孩子看重结果,学校看重结果的时候,家长可以做的就是利用这样的多元性评价的方法去减弱甚至消除孩子的挫败感”。
讨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带着讨论的余温,回到家后,我和女儿之间专门就“你自信吗?”的话题展开了一次讨论,相信我和女儿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