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热情所在作为职业——看电影“Three idiots”

(2011-06-13 21:23:23)
标签:

印度电影

three

idiots

热情

职业

杂谈

分类: 妈妈悟语

把热情所在作为职业

                 ——看电影“Three idiots

http://s5/bmiddle/6e4b759fga597e3d9dfd4&690idiots”" TITLE="把热情所在作为职业——看电影“Three idiots”" />

/羽毛妈妈

 

   第三次和女儿一同欣赏印度电影“Three idiots”,依然还是会因为它而哭着、笑着、感动着……这部电影真的太精彩了!不乏幽默的细节,宣扬的教育意义,饱含的友谊,还有那些动听的音乐,无一不吸引着我和女儿。记忆中,看过这么多电影,能够像“Three idiots”那样打动我,吸引我和女儿的,好像就是“Sound of Music”,Gone with the Wind”了。看来,经典就是经典。

 

   每次看这部电影,都会被男主角“兰彻(真名是‘旺度’)”那些非常有哲理的话所打动着。这一次算是温故知新了,所以,一边看,一边拿笔记录下来那些精彩“语录”,放到这儿,与大家共享。

 

  你们都进入了疯狂的竞赛,即使你第一个找到了答案,这种方法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加吗?不会,增加的知识压力。这是一所大学,不是压力锅。有鞭子在,就算是一只马戏团的狮子也得学会坐下。可你们只会说这狮子‘训练的不错’,不会说‘教育得很好’”这一段是“兰彻”在指责老师教育方法有问题时,被他的老师“病毒”拧到讲台,让他来给大家上一堂“工程”课。于是“兰彻”用他两位朋友的名字分别构成一个压根不存在的单词,然后给大家三十秒的时间,让大家去书本中寻找这两个单词的定义。结果可想而知,于是“兰彻”给出了上面的那一番发人深省的话。

 

  我们全心去学习,但不是为了成绩“学习为了成就,而不是财富”“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找上门”这些哲理性的语言,是“兰彻”说给他的同室好友“拉朱”的。当时,因为“拉朱”的家庭给“拉朱的压力太大,所以他总害怕失败,总担心不能正常毕业。他每天都在宿舍里烧香拜佛,其效果当然可想而知。当他因为担心“兰彻”带给他不好的影响,而决定搬离原来宿舍时,“兰彻”给他说了那几句话。

 

  知道我为什么得第一吗?因为我喜欢机器。工程就是我的激情。知道你的激情是什么吗?你最喜欢野生动物摄影。别学工程了,去娶摄影吧,发挥你的天赋去。要是迈克尔·杰克逊他爸强迫他去做拳击手,穆罕默德·阿里他爸要他去做歌手,想想是什么灾难?傻瓜一个,深爱着摄影却要娶机器。”“工程既是我老婆又是我情人,为什么学不好?(‘拉朱’问‘兰彻’的话)”“因为你太懦弱,害怕将来!这么怕明天,今天怎么活?”“只需一点点勇气,你就可以把你的生活转个身”“把你的热情所在作为职业,那时工作就会变成娱乐。”这是好友“拉朱”和“法汉”在被老师“病毒”奚落一阵之后,他们三个喝着酒坐在台阶上,“兰彻”跟他们俩说的一番话。就是因为这番话,就是因为“兰彻”的勇气,决定了“拉朱”和“法汉”也想拥有这点勇气,让自己的生活转个身。结果就是,他们都做到了!

 

    除了这些很有哲理的对白,影片中也有很多感人的场面。尤其是“拉朱”因为压力最后选择跳楼。当他躺在医院不能说话,几乎成植物人时,“兰彻”和“法汉”一直守在旁边,跟他说话,告诉他很多好消息(哪怕是编的),想用刺激来唤醒“拉朱”。当音乐响起,当歌词“我们不会放弃你,我们还没完……绝不;不要放弃,庆祝走出的每一步;别把爱你的人关在外面”随着音乐显现在屏幕上时,我早已泪流满面。即便是这样感人的地方,也不乏幽默之处。我想,之所以能吸引女儿不厌其烦地反复看这部电影的原因,可能就在于它的幽默了吧。整部电影就这样时常让我们感动得流泪的同时,又忍不住咧开嘴笑。

 

   此外,这部电影常让我引发思考的,还有现实的教育体制和职业选向的问题。正如“病毒”在新生开学第一天给大家说的“生活就是一场竞争,你要跑不快,就被别人踩倒”“你如果不是第一名,那你什么都不是”。这种对学习成绩的过分追求与认同,导致了很多悲剧的产生。虽然这只是电影中的对白,但肯定也会反映真实现象中的某个侧面。为此,我专门请教过一位印度人,她给出的回答,似乎现实比这电影中更显残酷。中国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我们现在说的最多的,就是把中国学校比作工厂,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孩子送进去,出来的都是一个模式下锤炼出来的无区别的产品。学校真的不应该是工厂,学校的教育体系也不该是一个机械化了的体系,毕竟坐在学校里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各有特征的孩子。作为老师的自己,想到这些,就会深感自己责任之重。

 

   还有职业选向问题。很欣赏“兰彻”说的“把你的热情所在作为职业,那时工作就会变成娱乐。”显然,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热爱机器,工程就是他的激情,所以,他如鱼得水地徜徉在这个别人视如竞技场的地方——印度帝国理工学院。他学的很轻松、快乐!他也理所当然地获得成功!可是如今,在中国,有百分之多少的人,是在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作为自己的职业呢?其实,最可怕的,还不是自己一辈子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来作为自己的职业,最可怕的,其实是自己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法汉”虽然被他父亲逼着去学自己不喜欢的工程,但是至少他很清楚自己的爱好是在野生动物的摄影上,他也清楚世界上有谁在这方面做的很出色,是自己的榜样。所以,在一点点勇气的支配下,他的生活很成功地转了个身。可是,我们有几个人,能够非常明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呢?有几个孩子选择的专业是因为自己喜欢?也许,是因为从小时候,我们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去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挖掘自己的长项。也许,是因为从小时候,我们就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思考一下,我们到底适合做什么,我们到底喜欢做什么。

 

   也许因为这样的一些原因,我更加尊重女儿现在的兴趣所在。因为我看到了她因为兴趣而产生的热情,因为热情而产生的执着,也因为执着而产生的享受……这正应了那句话:“把你的热情所在作为职业,那时工作就会变成娱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