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国留学韩国身份证上为什么有汉字

(2018-11-23 13:26:19)
标签:

中卓留学

西安留学

韩国留学

                        韩国留学韩国身份证上为什么有汉字
      韩国留学韩国身份证上为什么有汉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韩国人的身份证,相信很多国人应该会惊讶,韩国人的身份证上居然有汉字,那这是怎么回事?下面出国留学网来说说韩国身份证上为什么会有汉字?
          韩国留学韩国身份证上为什么有汉字

  韩国人身份证上有汉字,一部分国人可能认为韩国故意这么做的,似乎有讨好中国的嫌疑。其实不然,韩文是表音文字,而汉字是表意文字。什么是表音文字,简单的讲,就是文字的拼音,而汉字是表意的,每个字都有特定的意思。相当于韩国人只懂“拼音”,用拼音来交流,所以韩国人识字率非常的高,但这也带来极大的弊端。
  比如,给出一个拼音:zhang,我们对应的汉字有很多,可以是:张、章、丈等等。韩文也一样,有很多同音异意的字,比如我来造几个名字,李昌浩、李长昊、李菖胡、李倡虎、李椙琥、李肠湖,写成韩语都是一模一样的。
  单用韩文看韩国人的名字,根本看不出名字的意义,只有同译成汉字的时候,才能代表真正意义的名字。韩国人改名字的时候,要先从汉字里面找出相应的字,然后再翻译成韩文,这就是为什么韩国人的身份证会有中文标识的原因。
  排斥汉字,却又不得不使用汉字,韩国为何会出现如此矛盾的现象?
  大家对1988年汉城奥运会主题歌《手拉手》都耳熟能详,当时韩国的首都在汉语发音中还叫汉城,但如今已经改成了首尔。汉城这个名字,是历史上的延续,恢宏大气,但是韩国人去汉字运动,认为首都叫汉城,会被世人认为汉城是"汉人的城市",所以要求中国必须叫他们的首都为“首尔”,从这段历史就可以看出,韩国去汉字运动是多么的坚决。
  究其原因要从先韩国的历史说起,在历史上韩国曾经是中国所谓的"附属国”。在文字上使用的是中国的文字——汉字(繁体字)。曾经一段时期汉字作为一门科目曾是韩国人学校教育的科目存在。在当时写汉字成为一种时尚,也是有文化的体现。所以现在韩国人还保持者这种习惯——使用汉字。像在他们的居民身份证、公司名称、大酒店名称等等。
  韩国100年以前是一个仅限于使用汉字的国家。不仅公文如此,日常生活中的文字也同样。韩国的统治阶级、两班使用汉字写信、创作。朝鲜表音字创造于1443年。朝鲜王朝世宗下令创造庶民使用的简单易学的表音文字。
  学者们遵照王命,创造了由11个元音和14个子音组成的表音文字。这种钦定文字颁布之时,称为"训民正音"。然而,统治阶级仍然只限使用汉字。妇女、儿童使用拼音字。
  1945年,韩国从殖民地统治中解救出来。新生的韩国提倡国粹主义。表音字学者站在弘扬民族精神的最前列,提出全部使用表音字等于爱国。1948年政府一成立,立即制订了《表音文字专用法》,规定公文全部使用表音字。但是,公文的附加条款允许汉字与表音字并用。
  韩国大力推广全面使用表音字起于1950年的韩战。战事中全国青年参军受训。他们由于学历参差不齐,读不懂混有汉字的教科书。于是首先在军队中统一使用表音字。而后扩展到全社会使用表音字。
  鉴于社会舆论对废除汉字教育的批判压力,韩国政府开始修改全面废除使用汉字方针。1972年确定恢复中学、高中的汉字教育。1974年确定学习1800个基础汉字(初中900个,高中900个)。并允许汉字在国语和国史教科书中加到括号内使用。
  因为"表音字一代"人文知识欠缺所致,造成伦理、哲学、思想、道德上的混乱,而在中国、日本、台湾、新加坡、香港的汉字文化圈中,只有韩国使用表音字特别孤立,妨碍文化交流,阻碍经济发展。
  目前,韩国有关汉字教育问题,因为作为汉字本家的中国还有新加坡已经改为使用简化汉字,即使恢复汉字教育,学会的汉字也有很多与中国本土不同。而且学会规定的1800个汉字,人名中不会的汉字也相当多。韩国大法院规定的人名使用汉字达2854个,另外,常使用的固有名词中汉字也至少占1000个。这样学生还要学习2000个左右的汉字。
  现在韩国的大学应届毕业生都在拼命学习汉字,并且积极参加汉字水平考试,因为这将是他们毕业后走向社会的新砝码;韩国的研究生每天要阅读大量的汉字典籍以供作研究用,多数人连自己国家的朝鲜、高丽时代的古籍都看不懂,因为历史古籍都是汉字书写的。
 陕西中卓留学 西安韩国留学 韩国留学中介;029-85277601 QQ1134924988 微信sxzzlx http://www.sxzzlx.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