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地方文学之窗
地方文学之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022
  • 关注人气:2,4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闻通稿

(2016-06-12 23:48:34)
标签:

文化

分类: 公共信息

 2016蒲松龄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首届蒲松龄散文奖诗词奖揭晓颁奖

 

   2016年蒲松龄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于6月4日至5日在山东省会城市济南举行。

    据引自网络词条介绍: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名专家学者、有关媒体负责人参加了研讨,大家在发言中深入剖析了蒲松龄成长年代的历史环境与当时中国封建官宦时代的条件下形成的心态感悟和激发创作的原因,特别是大家聆听了来自蒲松龄家乡的三位基层文史理论研究者多年研究的成果报告,普遍感到受益匪浅,他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引人入胜的聊斋民间故事传说,把蒲松龄研究文论融入乡情乡土民俗文化的历史演绎发展过程中,使得蒲松龄与聊斋故事更具丰满生动真实,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与笑品,它是反映历史现实、映照时代的文化标本。这一观点成为本次研讨会的共识。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重要内容:“首届蒲松龄散文奖诗词奖”名单揭晓,大赛从2015年开始征稿,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稿件3000余篇(首)。组委会邀请专家严格筛选,经过初评中评终评程序共评出散文单篇、散文集、诗词三个奖项共50余件获奖作品。这些作品从题材到思想,契合、突出了大赛主题,加之作品不俗的文笔和艺术构思,受到评委的青睐。颁奖仪式上,来自甘肃、宁夏、黑龙江、四川、河南、广东等地的获奖代表分别发言,谈了自己的创作体会。据悉组委会将在有关报刊网络媒体公布获奖名单,获奖作品集将由出版社出版。

研讨会期间,还举行了名家指导写作讲座;文学报刊编辑见面约稿会,与会专家与代表先后赴济南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淄川蒲松龄故居、聊斋大观园、周村旱码头古大街进行了文化古迹访问采风。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大众文学学会、蒲松龄文学馆主办。蒲松龄散文奖由中国文联《神州》杂志、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北方文学》杂志、蒲松龄文学馆主办。诗词奖由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中国文联《神州》杂志、作家报社、蒲松龄文学研究会主办。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人民日报社高级编审石英先生、各主办单位负责人、山东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负责人、山东省散文学会负责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负责人以及作为受邀嘉宾出席的《海燕》文学杂志、《青海湖》文学杂志、《岁月》文学杂志、《春风文艺》杂志、《中国海洋报》、原济南军区《前卫文学》杂志、山东省总工会《职工天地》杂志负责人等出席研讨会与颁奖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