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莫言故乡之
(2014-06-14 14:41:20)分类: 公共信息 |
魔幻的“王国”,现实的村庄
魔幻与现实之间有多少重叠,或者有什么迷离相接的地方?在莫言家乡高密,这个近乎怪诞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走在通往莫言旧居柔软的泥土路上,面对朝霞沐浴下的村庄、晨雾环绕的河流、葳蕤葱茏的树木,它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对此行充满了莫名的期待与向往。
脚下这条路,我不知道是不是通往作家儿时故乡的那条路,或是后来又重新修筑。像北方所有乡村道路一样,它连接着田野与村庄,却不失平坦、宽阔,踩在上面,有一种回家的温暖。岁月的风尘早已湮灭了作家儿时凌乱的脚印,路旁没有花草,田野里也看不到“红的如同血液一般颜色的高粱”,只有一些枝干绿中泛青、树叶硕大的树,排立在道路两旁。我认不出这种树的种类。三面临海的胶东半岛上,温湿的气候让树木长得枝繁叶茂,此时正吐露出浓浓绿意。一缕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携带着五月的温情照在我身上,竟感到有一丝麻酥酥的痒。
我想,这里的阳光莫言是熟悉的。在这片土地上,作家度过了童年、少年。贫穷和饥饿几乎一直追逐着他成长,只有阳光是一笔可以任意享受、挥霍的财富。那是怎样一副情景?七彩霞光里,一位少年迷离飘忽的眼神中,远处的山峦变成梦幻似的仙境,贫穷寂寞的村庄变成富丽堂皇的殿宇,开满野花的草甸变成一片可以驰骋的原野,就连村头百年老树也修成了正果,变成勾人魂魄的美女树精······阳光让迷茫、困惑的现实走进他的魔幻“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他可以君临天下,主宰一切;他可以安排爱恨情仇,上演悲欢离合;他可以左右命运,掌控喜怒哀乐。这个王国是他的精神家园,却又深深打上“高密东北乡”乡土烙印。最终,凭借“魔幻与现实主义”让他在中国第一个走向诺贝尔文学奖的殿堂。
沿着平坦的泥土路进入村庄,一处“莫言旧居”指示牌把我指引到莫言的旧居前。这是一座用泥土与石块垒砌起来的一人多高的院子,院子不大,两扇敞开的院门斜对着一排低矮的房屋。与村中一排排宽敞亮堂的现代民居相比,这里显得落伍、寒碜,仿佛让人置身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贫困乡村的景象里。旧居很热闹,院里院外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来访者,许多人看上去风尘仆仆,像是同我一样,刚从外地赶来。还有许多追逐嬉闹的孩子,他们对父母的指点和说教似乎无动于衷。更多人在拍照,莫言曾经睡过的床、坐过的桌凳,背过的书包,甚至用过的碗碟,都成了拍摄的对象。旧居门前一块写有“莫言旧居”的牌匾下,一时成了人们为拍照而争抢的地方。
望着熙熙攘攘的来访者,我痴痴的想,是什么魔力让人们一批批来到这里?是体验作家童年的苦难,是探索作家成功的奥秘,还是寻找作家笔下魔幻与现实交织下的“高密东北乡”的真情实景?我听说,就连获得199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也曾跨洋渡海来到这里,在旧居前久久徘徊。我一时竟很迷茫。
莫言对他的旧居曾不止一次作过介绍和描述。他说,“我出生的房子又矮又破,四处漏风,上面漏雨,墙壁和房笆被多年的炊烟熏得漆黑。”这是作家透过岁月风尘对旧居的回望,也是对童年苦难的回望。透过这种回望,作家牵扯出更多的是绵绵不绝的亲情和藕断丝连般的牵挂。家境的贫寒定格了他童年生活的底色,却也成就了他对文学魔幻世界种种奇思妙想。这种经历或许才是真正撬动他巨大创作动力的支点。旧居简朴,却见证了他的亲情,他的大爱;见证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人间情暖。或许这就是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旧居演绎着一个普通家庭历史,记录着几代人的悲欢,我们能看到的仅仅是一个时光的截面。旧居里有过他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哥哥、姐姐生活的身影。如今,这里如曲终场散,有的人永远走了,有的人离开这里,搬到城里或其它地方居住。家族中有一个人依然在这里默默坚守,他就是比莫言大五岁的二哥。看着与莫言长相有些相似的二哥,我似乎从这个家族魔幻般的变迁中又回到现实。二哥有着与莫言相似的稀疏头发,六十多岁看上去身体依然硬朗。他在旧居前守着一个简陋的书摊,执着的样子像是在从事着一份神圣的职业。书摊上摆放着莫言的《红高粱》《丰乳肥臀》《蛙》等时下红极一时的畅销书,还有一本莫言大哥写的《莫言大哥说莫言》。每售出一本书,二哥都要打开扉页,工工整整地签名题词,然后十分仔细地盖上“莫言旧居留念”红色印章。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他在这里坚守。这份坚守虽然平凡,却让我好生感动。
我从莫言二哥的谈话中得知,眼前这座村庄叫平安庄,住着六十多户人家。村里人对我们这些来访者似乎见怪不怪了。几个男人和妇女从我们身边走过,只用眼睛的余光漫不经心地扫了我们一眼。我能肯定他们都是“高密东北乡”的后人,他们的祖辈、父辈或许就是莫言小说中某个人物的原型。莫言说过,他的作品里很多人物在他家乡都能找到原型,有的连姓名都没有变。只是他们不再像祖辈、父辈那样,饱经战争、贫困、饥饿和孤独,不再性格扭曲,延续那些曲折离奇的故事。走出魔幻,他们是现实的主人,可以骄傲地居住这里,享受着现代生活的富裕与平静。
村庄临近有一条蜿蜒而过的河,像是要把小小的村庄搂抱在怀里。这就是胶河,是莫言家乡的母亲河,也是他高密东北乡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多次提到过的河流。胶河发源于半岛西部的胶山,曲直流向大海。清澈的河水曾经倒影过故乡蓝天白云,打湿过作家少年的梦境,留下他儿时快乐的身影。如今,河水接近干枯,袒露河床像女人流尽乳汁干瘪的胸膛,似乎在展示着曾经的经历和苦难。莫言对这条河流怀有极大的感情。据说,每次回到家乡,他都要来看望这条河流,像看望儿时的一位忠实而又亲密的伙伴。
走在宽阔的河堤上,我无法揣度作家面对这条河流作何感想,是寻觅失落的风景?是寻找儿时的欢乐?还是回味心中对家乡的那份情感,一如河水般在魔幻与现实中永远流淌。
(安徽淮北矿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