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3
(2013-02-05 18:37:04)分类: 公共信息 |
文艺报:书香中国版-中国作家网 转载
厉彦林的村庄
读其文如睹其人。与作者相熟的,读完《春天住在我的村庄》禁不住会掩卷而笑:这家伙,一身西装连个领带也不打。字里行间,如清水芙蓉,毫无雕饰。即使与作者素未谋面,从文中晃动的影子也能想象出他的样子。蒙田说:“如果我希求世界的赞赏,我就会用心装饰自己,仔细打扮了才和世界相见。我要人们在这里看见我的平凡、淳朴和天然的生活,无拘束亦无造作,因为我所描画的就是我自己。”每每读到这段话,我就感到这像是对厉彦林讲的。他收进集子或散见于报刊的散文,像闲暇时与朋友攀谈,与同事聊天,也像自言自语,没有修饰,没有功利,那么真诚,那么“原生态”。
诗当然不同于散文。但把诗性注入散文,便会产生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效果,营造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境界和魅力,从而也形成诗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等不同的艺术风格。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许多出自诗人之手。厉彦林虽然很少将诗的形态直接植入散文,但他的散文中却时常跳跃着诗的音符和诗的灵性,这就使得他的散文具有更高的美学层面和绵长的抒情韵味。比如,他写村庄里“弯弯的小河”:像一面波光粼粼的镜子,又宛若华丽的绿绸缎,月亮在河水中荡漾,在波浪上跳动;他写“娘的满头白发”:不知不觉,娘老了,腰弯了,变矮了,满头黑发悄悄变白了,像一团白云盘上头顶;他写儿时的“煤油灯”:虽然柔弱,却很执著,虽然昏暗,却有璀璨,虽然娇小,却很持久;他写“沂蒙地瓜”:掏钱称上热腾腾的烤地瓜,像是他乡遇见故交、听到乡音,感觉把一种亲切的幸福感攥在了手里……这样诗化的句子,在厉彦林散文中俯拾即是。正是诗意与散文的结缘,使他的散文既简约凝练,惜字如金,又灵气跃动,意境深邃。
散文的灵魂是真情。我理解,真就是真实,源自内心的感受和感悟;情就是抒情,发自本性的情怀和情愫。厉彦林的散文,如果把作者的名字盖起来,单读他的文章,很容易就会嗅出他独有的特质和韵味。做到这一点,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他的眼界是开阔的,但仔细阅读可以发现,着墨最多的还是故乡,他有着浓郁的“村庄情结”。他在《村庄》中划出了三个板块:乡情凝重永恒,亲情刻骨铭心,真情深邃高尚。不难看出,乡情、亲情、真情在他心中有多重。多少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回望,矢志不渝地坚守。在他那里,村庄是一座丰富的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像一个勤劳的农夫,风里也来,雨里也去,不停地耕耘,不断地收获。坐在屋檐下,就着粗茶淡饭,看那人那山那水,这都是“在盛产奇迹和欲望的都市难以享受的”。有人说,厉彦林散文最为明显的审美取向之一,就是他对乡村那种温和、轻微、朴实、润畅景物的感知及描写,让人感到一种和谐之韵,处处流露出对家乡山水的情,对家乡父老的爱。此言甚为中肯。
厉彦林的散文,谋篇精巧,剪裁得法,收放有度,叙述得趣。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望者,但这并不影响他与时代同步。恰恰相反,一方面,他钟情于传统文化经典,从中汲取丰厚的养分;另一方面,他在时代大潮的浪花中,采撷人们喜闻乐见的时尚元素。他的散文篇幅大多不长,但角度非常独特,叙事妙趣横生,用材删繁就简,写重要事件不觉其重,忆身边琐事不觉其轻,娓娓道来,韵味无穷。
他的语言有情,有趣,有味,笔下的文字不像写的,倒像说的,少有雕琢,少有铺张,少有现成词汇。那种节奏,那种叙述,那种腔调,让人感觉像听朋友聊天。并且聊天的方式,带有沂蒙山特色。到过沂蒙山的人都知道,当地人说话就这个味。诗的灵性与口语交融,大大增强了阅读的兴味儿。大爱平实,大雅无华。就像登山,到过顶峰的人最能感受到什么最美。他的散文,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形散而神凝,看似随心所欲,背后却蕴藏一片匠心。
厉彦林的本职是公务员,这就使他的散文少了些轻浮花哨,多了些思想厚重;少了些风花雪月,多了些使命之责;少了些无病呻吟,多了些民生关怀;少了些功利浮躁,多了些从容淡定。一般来说,散文应当是美文,但并不是说称作散文的都是美文。我认为,美文既要有文辞的优美,又要有思想的深刻。厉彦林的散文,不仅内容和形式上给人以美感,而且字里行间闪耀着思想的火花,跳跃着鲜活生动的生命力。
他长于以灵动的语言为思想插上翅膀,以深刻的思想赋予文本的厚重。他写自己的村庄,很少有哀哀怨怨的乡愁,而是自豪地宣称《春天住在我的村庄》。他在村庄《享受春雨》,回味《淡淡的槐花香》,感念《乡村货郎》,向往《回家吃顿娘做的饭》,倾听《腊梅花开的声音》,观赏《风雨荷塘》,歌颂《沂蒙红嫂》……他在《家训》中写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望子成人,是望子成龙成凤的根基。在《我盼拥有一捧土》中写道:拥有一捧土,是纯正的种子就会开拓出属于自己一片新天地。经历逆境与挫折,有时会让你拥有意想不到的美丽和独特的姿态。厉彦林的散文,基调始终是昂扬的、阳光的,只要走进厉彦林苦心经营的情感语境,便会不由自主地被陶冶、被感化。
在厉彦林的村庄里,有他的血脉之源、为文之根、做人之本,以他的执著和才情,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