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深度反思——学习问题
(2013-02-02 22:11:10)
标签:
校园 |
分类: 班级管理 |
从建班之初到目前,12级1班的学生在个人习惯方面表现了良好的适应性,但是在学习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状态时好时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者居多。
在一班经常会出现这样两个极端学习状况,一紧张一放松:考前异常紧张,考后异常放松;学习中期紧张,放假前后放松。
我一向主张学习松弛有度,但是绝对不主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班里经常会发现,考前学生紧张到开夜车,焦躁、失眠,记忆力下降,看书盲目,而考后精神萎靡、昏昏欲睡。日常学习通常是只有大休中间几天学习,掐头去尾,状态都不好。
这说明,高一的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高中紧张快节奏的生活,还不能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二、作业情况不容乐观,存在参考抄袭和拖延不交。
关于作业,这是我一直很头疼的事。高中课业负担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作业量大。现在九门功课,平均每天至少有五科作业,学生真正自主完成落实起来难度较大。每一个老师的检查力度和方式都不尽相同,部分学生就出现“老师严查就先做,老师抽查就投机,老师不查就不做”的现象。
我在班里至少开过三次以上的专题班会强调作业,但是效果并不佳。其中分别就学生不交作业,不去钻研作业,参考或抄袭作业集体谈话和个别座谈,甚至亲自到任课老师处查作业,课代表上报,白板公示等形式,作业问题依旧存在。
如果作业质量不能保证,长此以往,学习成绩必然大受影响。而且班里出现极为奇怪的现象,每天晚自习前各科课代表必须逐科目宣布一下作业学生才能再做作业,否则作业常丢三落四。
三、不善于思考和钻研,思考和发问质疑水平极低。
高中阶段除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还需要培养学生善于钻研、敢于质疑的精神。前期学生习惯于初中的学习模式,学习非常被动,囤积大量知识点,不知钻研和质疑,想当然“等老师讲解、补充”。一段时间后,虽然在多次调动下情况稍有转变,但是学生还是常存有“畏难”思想,一遇到难题果断放弃,然后置之不理。后期我就这种情况多次召开短会强调,学生开始意识到,不思考不质疑就不能第一时间弄清知识点,盘点做题规律。有些学生状况转好,但部分学生反而发展成随便一个问题不思考就问,导致知识点大量流失。
学习是种脑力劳动,亦是一项苦差事,必须经过自身独立思考和判断才能深刻领悟知识点,不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
四、查漏补缺意识很差,拆了东墙补西墙者非常多。
高一阶段正式考试不多,周练经历几次,一般的学生都能明确知道自己的弱科,但真正查漏补缺的学生很少。往往是为了追求学习进度而忽略先前漏缺的知识点。而整个高一上学期,我发现学生除了不去刻意补习之外,还出现“拆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即一次考试中出现考的较好的科目就想当然是强科了,放松学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别的科目上,结果,一门功课的进步往往是以另一门功课的退步为代价的。
我咨询过相当多的学生,都表明自己很容易滋生骄傲心理。假设一门功课连续取得较高的成绩,那么就想当然认为“学的很好了”,放松警惕的同时成绩也出现下滑。
学生一门考试结束后是否滋生骄傲心理非常好判断,比如上课听讲不是那么认真了,作业不积极了,回家或上学的时间也零散了。
五、表面用功学习者多,应付作业考试和老师要求。
先前我一直认为自己班级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尤其是在自己的严格要求下,我甚至害怕“累着他们”。但是后来发现,班里存在很多“表面用功”的学生。每天做的事就是上课、下课,坐在凳子上不动,来的也早,走得也晚,看书的时候精神游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根本没有“入脑”,只是一种表象。
考前我要求学生做到学习有计划,但是极少数的人能够按照计划执行,常常是为了应付作业考试而束之高阁。所以,一旦涉猎到相关知识点非常生疏。
六、家长管理松紧不当,常放任自流和不严格要求。
自从孩子进入高中,家长陪伴和相处的时间就越发减少,于是,部分家长就放弃对孩子的管教。其实,家庭教育和管理是学生成长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任何一个品学兼优生是在完全放任自流的状况下完成的。
据我了解,班里利用中午和晚上放学时间在家玩手机、看电脑、看电视的学生不在少数。部分家长想当然认为这是一种休息方式,其实不然。很多学生由于失眠不足,上课精神不振,课下倒桌即睡,甚者上课和自习睡觉。有的学生反映,家长在家不管自己是否学习都大声的看电视、聚会、聊天,这本身就没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再比如,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何时晚睡。我多次发消息通告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开夜车。细想,不让孩子开夜车的原因非常简单:一、为了第二天的高度集中紧张的学习做好身体和精神准备;二、课后作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认真完成,不要拖沓;三、知识点要及时消化,不要影响相关作业练习的速度。
七、男女生心思有花哨,分散了学习的精力和情绪。
班里陆续出现男女生异常交往的现象。一方面是本班内,集中表现喜欢一起晚走、聊天、问题、混桌吃饭;另一方面是别班的,集中表现在楼道或教学区碰面聊天,传纸条,回家手机短信聊天或到别班门口观望。这都会影响学生的精力。
另外,有学生思想包袱重,没事就胡思乱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