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你是真的不适应环境吗?

(2013-01-09 08:27:01)
标签:

校园

分类: 班级管理

收到这位母亲的短信的时候,我大吃一惊:表面上活泼好谈的她居然跟家长说自己不适应这里的环境,呆的很苦闷。我没有立即回复这位母亲,因为不知道说什么好。先观察再说吧!

这个女孩是从外地转过来的,其实先前像她这样的孩子我也接手过几个。由于他们大多家庭环境相较优越些,所以多多少少有点小傲气。而这部分孩子最突出的反应就是“不适应学校的管理制度”。

09年初,一个女生,和她一样美丽而俊俏,就是因为舍不得剪成学生头,每隔两周进理发店就要“杀猪一样嚎啕大哭”,她母亲跟我这样描述的时候,自己都难过的落泪,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儿问我“老师我怎么办好,怎么办好啊?”结果,没超过一学期,家长就在女儿的巨大“压力”下被迫转学。临走的时候,她母亲只是幽怨的看着我,说“老师,我怕她因此得了抑郁症!”

是啊,如果因为一个非常简单的校规就能让孩子得抑郁症,换我,我也给孩子转学,所谓“此处不留爷必有留爷处”,怕什么?但是细想来,孩子是真的不适应环境?

其实不然。经过我仔细观察,这个女孩在班级人缘甚好,总是课间跟大家嘻嘻哈哈,从不斤斤计较,更别说脸红脖子粗了。在我看来,这是个很有生活情调和懂事的孩子,知道怎么打理自己的生活,更明白父母坚持两周一来探望自己有多么不容易,更明白自己要以身作则,为妹妹(家里一共两个孩子)做好示范。那么,她为什么还会流露出不适应这边的生活呢?按理说,这样的孩子都能通过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和适应力尽快的投入到新的环境中,乐观而充实的生活啊!

后来,我终于发现,她之所以觉得不适应环境是因为她学习压力大,心里很浮躁。上课的时候,听到不会的地方眼神就开始游离;课下的时候,想去问题,但是一翻练习册,发现不会的太多,根本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慌张、紧张冲击了她幼小的心灵,她越发觉得自己坐卧不安、寝食不安,开始期盼放假,期盼逃避。

这才是根源!

于是,我开始着手找孩子谈话。

今早,我把她叫出来,温和的说:“还记得那天你肚子不舒服不?你妈妈一晚上没睡着,大早上就让我问问你好些了没。”她点点头。我笑着说:“我是很羡慕你的,看你妈妈那么疼你。但是那次短信,你妈妈无意中透露了一种感觉,就是你好像不怎么适应环境,是吗?她很担忧,晚上常常坐在电话机旁等你的电话,不管你来不来电话,她都觉得这样踏实些。”她低下头,神情黯淡。

我没给她说话的空隙,紧接着说:“其实,这几日观察,我知道你不是不适应这里的环境,只是你心里有学习压力,很浮躁。你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人缘也好,做事大气,但是你现在遭遇了一个瓶颈期,那就是你发现你自己的成绩似乎怎么都提高不上来了,很苦恼也很抑郁,这才让你觉得不适应这里,尤其是看周围同学成绩都那么好的时候,对不对?”她点点头,我看说到孩子的心坎里了,便接着把自己的所想所感,连同教育实例都讲给她听。

其中,我讲到我以前一练体育但是高考文科过重点线10分的男生,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先前这个男生来这里到处受约束也很浮躁,甚至冲动的他可以在周记本中把这个学校批驳的一无是处,让我怒火冲天的在班里吼他“不想学就滚!”但是就是在高一下学期,他开始找到自己的方向,发誓一定要“活出个样子!”结果,他跟换一个人似的,刻苦学习,惜时如金,哪怕晚饭练完体育不吃饭也要安静的坐在教室里把落下的功课补上。就这样,一坚持就是两年半,从未松懈,后来以高体育成绩、高文化课成绩被南京大学录取。

我跟女孩讲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她,只要你肯吃苦,肯收心,那么所有的感觉上的苦恼和烦躁都可以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样自己的注意力自然不在所谓的“环境”上了。她听后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我便让她回去努力。

现在想想,这样挣扎在“适应能力较差”的边缘线上的孩子太多了。他们所谓的“不适应”,不是真的不适应,而是自己那颗浮躁的心。人一旦心浮气躁了,那么,做什么事都感觉无能为力的慌张和无奈。所以,一定要找到根源,对症下药,安抚孩子躁动的心灵。

回到办公室,我给她家长发了这么一条信息:

“可爱的妈妈:您好!上次接到您的信息,我没有直接回复您,而是一直在观察孩子。其实后来的观察和今早跟孩子的谈话,都证实了一件事,孩子不是不适应这里的环境,而是她周围都是学习特别好的,学习压力大造成的。如同我跟她分析,她现在处于一个瓶颈期,那就是成绩的起伏波动较少,似乎已经难以一时间大幅度提高。这其实是个假象,每一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时间的,而咱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于她的基础相对薄弱,平日对问题探究能力又稍差,导致很多疑难问题积聚不知如何下手。所以我的建议是,把心态放平,专注于学习,集中精力高效利用时间,这样就不会多在意周遭。当然,思想工作还需多次,请您放心,隔两天我再观察下再找机会聊聊。您也别太担心了,姑娘大了,要敢于放手。她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家长的不容易,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