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一:关于问题学生的处理办法
(2011-06-28 20:37:47)
标签:
教育 |
分类: 班级管理 |
事由:
6月25日收到学校德育处的通知,班级朱某在小食堂与某女生一起吃饭被“疑似男女生交往”扣除个人量化分10分,班级量化分5分,同时由于未带胸卡扣除个人量化分2分。按照惯例,一旦发现相关男女生异常交往现象,必须电话通知家长带学生回家停课反思一周,然后根据反思效果返校学习。
疑问:
1“疑似男女生交往”和“男女生交往”有什么区别?学生是否会被“误判”?
2正值学业水平考试和期末考试之际,这个时候停课反思会对学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方案:
1调查整个事件。
原来6月25日,该生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忽然碰见初中一学妹,由于两个人都是张店区人,在距家较远的学校碰见初中校友难免有些激动,于是这个男生从一个桌子上挪到这个女生的桌子上吃饭,说话的时候很开心,结果恰巧被德育处检查老师撞见,被怀疑是“男女生异常交往”。
后来通过内部同学调查,得知朱某确实没有男女生异常交往现象。
但是考虑到该生违反了“男女生同桌吃饭”这一校规,我还是支持了德育处的检查决定。
2妥善利用停课。
由于该生底子差,基础薄,平日成绩就相对落后,这个时期停课难免对他的考试“雪上加霜”。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好“停课反思”这一校规呢?
首先,告知该生按照惯例,这种事情的处理办法就是停课反思,但是老师们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推迟停课反思的决定。
其次,这种“推迟”是在一定的承诺的基础上的。而这个承诺就是,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考试中,取得较大幅度的进步。否则将加重处罚的力度。
再者,鉴于该生畏惧通知家长和告知同学,可以先保存该生的“面子”,答应他先不外泄消息,但是一旦他违反自身的承诺,那么这种协议终止,并实行处理办法。
后跟该生谈话,他表示支持老师的处理方案,并对老师没有立即停课反思表示了感谢。
3做好警示工作。
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千万不能听之任之,必须必要的时候在班级做疏导教化工作。今天中午我在班里简单的表述了三层意思。
一是善始善终,严于律己。一学年以来大家都在坚持着良好的习惯,要力争把这种好习惯好作风坚持到底,不要在考试期就动荡不安,为所欲为,无视校规的存在。
二是顾全大局,维护班级。每一个学生都在为班级荣誉的维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有主人翁心态,顾全大局,真心实意为班级着想。
三是全神贯注,心无旁骛。自身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同时不要让老师们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些琐事上,要心无旁骛。
效果:
1班级讨论课的时候,发现该生已经主动找同学商讨难题,并主动提问。在这之前,这位学生只是沉默的看着大家的讨论,几乎从来不参与学习。
2晚饭空该生独自在教室做了一套英语练习题,并认真的看地理地图册。往常这个时间,他都是站在教室外和同学们侃大山,从不进教室学习。
注意:
1谈话的策略。主要变被动为主动,让这个学生自己提出有效地管理办法;不要片面的打击责骂该生,要用反语激将法使得该生愿意投入到学习中;紧紧抓住该生的“小辫子”,适度的鞭挞该生,但不要侵犯到学生的尊严,要让学生感知到老师这样做的良苦用心。
2班级的策略。要及时运用好典型事例的教化作用,不要耽误了最佳时机;要从集体荣誉感的角度出发,不要死盯班级量化分,因小失大;注意工作的重心是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不是纪律,纪律只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辅助工具,要一定程度上淡化量化分,使得纪律成为学生自觉学习的保障,要让学生明白老师真正关注的点在哪里,不要偏颇重心。
反思:
1不管学校怎么处理一件事情,要始终站在学校的立场上维护学校的利益与尊严,不能让学生产生对校规抵触和厌恶的情绪,要自觉维护校规的严肃性,但是在个人问题的处理过程中,要尊重实际情况,采取最优化处理办法,切忌教条。
2教育无小事,不要因为事情很小而忽视了教育的机会。要努力将教育渗透在平时,从德智体各个方面对学生产生影响,不要等到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才去主动解决问题,要学会防微杜渐。
3要做好家长的疏通工作,切忌为学生隐瞒一些事情真相,使得家长对孩子的情况不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