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微课堂」新手社工如何做好志愿者管理?
标签:
社工 |
志愿者是公益组织最重要的支持性资源,他们可以以各种身份为组织服务。他们为公益组织打造正面形象,帮助组织更好的介入社区,更多的接触外部资源,还能为专业公益人们提供全新的见解。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他们帮你省了好多钱。志愿者不是公益组织的员工,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投入精力去对志愿者进行管理。志愿者和捐赠者一样,他们会根据公益组织的表现来做出参与程度上的选择,他们也希望从公益组织身上得到良性的反馈。一个成功的志愿者管理项目可以创造优质的运作环境,培养组织和志愿者之间的互利关系。而如果缺乏相应的管理模式,公益组织就很可能无法招募和留住这种重要的人力资源。所以,需要志愿者的公益组织要学会建立适当的志愿者管理和监督系统,在确保志愿者能为组织带来效益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到满意和快乐。
一、为志愿者建立详细的档案,做到一人一档
志愿者在填写志愿者申请表时,社工应该详细了解志愿者的基本情况,比如业余爱好、身体健康状况等,这一步是社工与志愿者建立关系、以后每次的志愿服务信息都存到志愿者的个人档案里,这样不仅可以详细记录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也能让志愿者感到价值感和成就感。这要如果发生社工岗位调整,接手的社工也可以快速了解每个志愿者的情况,方便和志愿者交流沟通,减少志愿者流失。
二、与志愿者骨干建立密切的联系
志愿者骨干是开展志愿者工作的灵魂人物,他们往往比较支持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社工与志愿者骨干建立联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以节日为契机定期打电话进行问候,或者定期召开骨干座谈会、交流会,还可以上门进行探访。在日常活动中多给予一些“特权”,征求他们的意见或建议,这些都是与志愿者骨干建立密切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三、做好志愿者能力建设
志愿者的参与能力直接影响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成效,所以社工要做好志愿者的能力建设,对志愿者要定期进行培训。将课程分类,必修课是那些志愿者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与服务对象的沟通技巧等。趣课程是根据志愿者的兴趣进行分类培训,比如拍照技巧、剪纸等。
四、依据志愿者自身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志愿者队伍壮大后,志愿者管理上也会增加难度,对志愿者进行分类管理可以大大提升管理成效。依据志愿者的兴趣爱好或者特长、能力进行分类,也可以根据项目划分志愿服务队。
五、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
志愿者激励机制是促进志愿者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有效措施,社工要制定一套属于自己项目的志愿者激励机制,比如定期表彰、积分兑换、星级评定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间隔太长时间得不到回馈,激励效果也会打折扣。积分兑换形式可以丰富多样一些,针对志愿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六、做好志愿者团队建设和人文关怀
定期开展志愿者团队建设,做好人文关怀,可以提升志愿者的归属感和团队凝聚力,可以很好的促进志愿者持续参与志愿服务,传播志愿服务精神。可以组织志愿者开展一些茶话会、公园野餐、外出旅游等形式的活动,促进志愿者之间的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