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南平江滨三楼——双溪楼 延寿楼 望江楼

标签:
转载 |
南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东汉建安元年(196年)置南平县。建安元年,正是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各路英雄好汉正在金戈铁马逐鹿中原,南平才刚刚设县。
与中原地区相比,南平的资历很浅。不过,福建因为大山阻隔,开发较晚,本属蛮荒之地。福建这一地名迟至唐代开元年间才首次出现。因此,南平的历史,在福建省内还算是老大哥,是最早设置的4个县之一。南平本是平定南疆之意,难能可贵的是,最初的地名,直到今天仍然在使用。
![[转载]南平江滨三楼——双溪楼 <wbr>延寿楼 <wbr>望江楼 [转载]南平江滨三楼——双溪楼 <wbr>延寿楼 <wbr>望江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南平是座小山城,最主要的街道就是江滨路。1990年代因闽江上建造水口电站,整条江滨路重建。靠里面的一侧是成排的高楼大厦,沿江的另一侧是绿化带,没有别的突出建筑,只有三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鹤立鸡群。因此江滨路边的这三座楼阁式建筑格外令人瞩目。
沿江滨路从北到南分别是双溪楼、延寿楼和望江楼。
![[转载]南平江滨三楼——双溪楼 <wbr>延寿楼 <wbr>望江楼 [转载]南平江滨三楼——双溪楼 <wbr>延寿楼 <wbr>望江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双溪楼的楼名中的双溪,是指从上游流下来的建溪和西溪,这两条溪流在南平汇合成闽江。登临双溪楼,滚滚的闽江水向东奔流。古代的文人墨客登楼远望,极易触景生情,抒发感慨。
双溪楼与南宋词人辛弃疾有不解之缘,他留下两首登临双溪楼的诗词:《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和《瑞鹤仙·南剑双溪楼》。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第一首。
双溪楼正下方是相传双剑化龙的所在双剑潭,双剑潭的旁边是有“九叠翠屏”之称的九峰山。因此在《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有“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的描写。在这首词的结尾是“片帆沙岸,系斜阳缆”,现在站在双溪楼上俯瞰闽江,江面上早已没有了片帆,甚至连柴油机推动的船只也很少。过去从南平到福州的往返客船,每天都在江上行驶,在春节期间更是一票难求。现在因为水电站大坝的原因,到福州的客船早已没有了。并且因水位上升,沙岸也不见踪影。只有每日的斜阳依旧,涛声依旧。
在双剑潭的水中树立着所谓“双剑化龙”的市标,这个不锈钢的雕塑与周边的环境不大融洽,几乎是个画蛇添足的摆设。现在南平市民似乎没有人注意,它寂寞无助矗立水中的身影。
南宋时期,辛弃疾曾经登临的双溪楼是什么样子,早已无人知晓。现在的双溪楼只是座钢筋水泥的仿古建筑,昔日的双溪楼只能在各人的想像中。
![[转载]南平江滨三楼——双溪楼 <wbr>延寿楼 <wbr>望江楼 [转载]南平江滨三楼——双溪楼 <wbr>延寿楼 <wbr>望江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南平江滨三楼——双溪楼 <wbr>延寿楼 <wbr>望江楼 [转载]南平江滨三楼——双溪楼 <wbr>延寿楼 <wbr>望江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延寿楼的楼名来自延寿门。古代的城市不论大小都筑有城墙,开设若干城门, 延寿门是南平的古城门之一。古代交通不便,南平人去福州多行水路。延寿门正对着江边,是远行者乘船出行的必经之路。
曾经的喧闹繁忙已经不再,水口电站蓄水后,水位上涨,延寿门将被水淹,政府决定向较高处搬迁。有人说,延寿门是原样整体搬高重建,修旧如旧。其实重建后,只是利用了原有的旧石料,而且只有城楼的石拱门部分是按照原样重建。城楼的楼阁部分全部是新建的,和原来一点关系没有。
现在延寿楼的墙上,还有建于元代的说明,以及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实际上只是个重建中使用了古代石料,半真半假的古董。如果想观赏文物,只能去看石拱门上的石匾,上面有“延寿”二字,才有饱经岁月洗礼的沧桑感。
![[转载]南平江滨三楼——双溪楼 <wbr>延寿楼 <wbr>望江楼 [转载]南平江滨三楼——双溪楼 <wbr>延寿楼 <wbr>望江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以上两座楼和历史多少还有些关系,望江楼百分之百是座新建筑。因为它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外地游人以为它历史悠久,其实建成不过二十年。
现在的双溪楼的正面高悬“理学名邦”的牌匾,因此是南平人民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常举办书法、绘画、摄影各种展览,还是各种业余培训班的学习场所。
三座楼中,双溪楼追求文化生活,而延寿楼追求物质生活。光临延寿楼的人数当然最多。底层是中老年人对国粹进行发扬光大的地方,每天高朋满座,在聚精会神地“修长城”。上层就是酒楼,是吃货在此大快朵颐。而且南平百姓喝酒没有不猜拳的,常常是声震屋瓦。
最安静的是望江楼,大门上挂着“老干部之家”的牌匾,临街的店面是开茶楼咖啡馆的,也算是安静的场所,与上述两楼的氛围完全不同。
南平从东汉置县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但是遗存的文物极少,只有在闽江两岸山头上矗立着双塔,隔江相望,双塔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建筑,还有在市博物馆陈列着一些不引人注意的陶制坛坛罐罐。因此在南平城里有了这三座仿古建筑,也算是聊胜于无,远观还能够让人们发思古之幽情,感受千年古城的历史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