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年轻人搭建成才的舞台 ——阜阳九中青年教师培养纪实

(2011-08-03 17:51:26)
标签:

九中

优质课

教坛

阜阳市

教育

分类: 教育杂谈
阜阳九中青年教师培养纪实 添加日期:2011-7-13   来源:阜阳市颍泉教育信息网
为年轻人搭建成才的舞台
——阜阳九中青年教师培养纪实
2010年,各中学学科的优质课大赛成绩陆续揭晓,语文、数学、物理、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一个个市级一等奖纷至沓来,在当年举办的省优质课大赛中,各学科纷纷代表阜阳市参加比赛,依然成绩骄人。获奖名次和获奖率名列阜阳各初中学校前茅。人们赞叹:不愧为阜阳市唯一的一所省级示范初中。这让人惊叹的数字,这些获奖者年轻的面孔,宣告阜阳九中近年来优秀青年教师断层的困扰已不复存在,阜阳九中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已经结出累累硕果。
“无边光景一时新”——制订规划  全面培养
上世纪九十年代,九中便形成了旨在培养青年教师的“一三五八”工程,即一年站稳讲台,三年能胜任工作,五年成骨干,八年挑大梁。九中对进校的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建议他们制定个人的人生规划,并给他们设定教师成长目标,但自2000年至2006年,七年间,学校仅进了五位青年教师,退休调动减员二十多人,而学生人数增加了近一倍。自聘的一些青年教师,难以稳定,遂使这一培养计划日渐萎缩。教师严重缺编、水平青黄不接的状况成为限制九中发展的瓶颈。
2007年起,教师招考逐步正规。四年来,学校新入编青年教师50人,占了在编教师的百分之四十,在解决了师资紧张问题的同时,青年教师的培养也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学校在“一三五八”工程的基础上,又开始了“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要求教龄5年内的青年教师向区级教坛新星进军;教龄在5-15年之间的,试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成为市学科骨干;教龄在15年以上的,成为在省市级名师,在教育教学中,传、帮、带其他教师……对所有青年教师,学校都给予平等成长的空间,同时根据每位青年教师的情况,为其量身定做适合其发展的成长方案,每人均有成长记录档案,记录下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长江后浪推前浪”——以老带新 以新促老
阜阳九中有着丰富的教师资源——仅第二届省级教坛新星评选中,一次便有五位教师当选省级教坛新星,在以后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中,也均引人瞩目,马燕、张文生、李玲、周峰、吴明、张克恒、陈离军、焦明珍、薛勇……一串串熟悉的名字,让同行们羡慕。阜阳九中在培养青年教师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施了“青蓝工程”,给每位青年教师配上一至两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师傅。一方面,师徒之间经常相互听课,以共同探讨研究课题、共同合作撰写教学论文等,使大家在业务上共同提高。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思想活跃,他们的“悟性”强,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许多教师表现出很强的创造性,反过来也促进了老教师在实施课改的新形势下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近年来,阜阳九中通过“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的帮带活动形式,老带新、新促老,共同创造了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使学校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如樊新明老师在师傅马燕的悉心帮助下,张霖霖老师在师傅焦明珍的精心指导下,近两年,分别获得了省级教坛新星、省优质课比赛二等奖等荣誉。
 “向阳花木易为春”——提供机会 搭建舞台
青年教师要早日成才,除了骨干教师的帮、带外,还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反复锤炼。阜阳九中经常性地搭建“舞台”,使他们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自2005年以来,学校在每年的十二月份都要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组织全体青年教师开展示范课观摩、教案评比、演讲比赛、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每位青年教师不但参与评比,还要听10节以上的课,写出评课稿和赛后心得,相互交流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在上级部门举办的各项活动中,本着优先青年教师的原则,尽最大可能让他们有展示的舞台,比如2007年的教坛新星评比,九中派出的教师几乎清一色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尽管没有取得上一届省教坛新星那样辉煌的数字,但九中人认为值,一些年轻人正是在这样的锤打下,迅速成长。   
    另外,学校还主动承担各种大型教研活动,把青年教师推向教研前线,使他们在大型活动中一展身手。叶银、王晓莉、庞红、徐慧玲等老师,正是首先在九中的承办的教研活动中不断得到锻炼的机会,走上讲台不到五年,便获得了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的佳绩,叶银代表阜阳市参加省优质课大赛,获得了二等奖。2007年考入九中的王传海老师,三年间,学科教学在胡非愚、吕洪侠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迅速成长。首次代表颍泉区参加市优质课大赛,即取得了地理组一等奖的好成绩。他对班主任工作情有独钟,学校便一直给他担任班主任的机会,由吴明、陆亚平等老班主任跟踪指导,给他搭建与优秀班主任如魏书生、李镇西等人沟通的桥梁,很快他的班级管理工作有声有色,卓有成效。2010年七月,在西安举办全国班主任论坛上,他作为特邀代表发言,国家级报刊《德育报》专门辟出一个整版报道他的事迹,2011年5月7日到9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走进李镇西校园,体验李镇西班级教育思想”活动中,王传海作为两位特邀演讲嘉宾之一,做了关于班级特色建设的报告,不仅引起与会众多班主任强烈共鸣,而且受到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精彩点评。5月25日,《安徽青年报》以“八零后班主任王传海和他的特色班级文化”作了专题报道。
谈起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王传海老师深有体会地说:“学校最大的特点是,让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锻炼的机会,让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得到有经验教师的呵护。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来自学校和同事的温暖!”
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使阜阳九中的一大批青年教师得以迅速成长。三年来,所有的青年教师均参与到课题研究中,特别是一批八零后,崭露头角,诞生了七位区教坛新星、十位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三位市级优秀班主任,市级论文获奖近20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组内日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