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G20前瞻

(2010-11-15 10:59:35)
标签:

金融投资

金融评论

财经

作者:埃里克·杰克森

2010年11月10日

5个月前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G20峰会仿佛是昨天才发生的事。在那次峰会上,各国政要就各政府和中央银行在应对未来金融危机时如何更好地协调应对展开了讨论。5个月后的今天,新一轮的会议即将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


如果读者记得过往对这类会议的期望和最终的结果,就会知道它们往往被过份炒作,成为很多舆论领袖不停地出镜曝光高谈阔论的场合。


但是,众领袖往往在入座仅数小时后就开始着手准备峰会宣言了,而宣言的详细内容则由其手下的行政人员负责敲定,并刻意展示各方意见的高度一致。


在上次多伦多峰会前,许多观察家均认为会议的重点会是各国向中国施加压力,让人民币升值。但在会议开始前一晚,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会赋予人民币更多灵活性。虽然中国政府并没有公布他们会怎样及何时作出调整等相关细则(但他们在发声明之后的实际行动显示,他们确有适度遵守承诺),这一声明已经足够减低与会各方对这一焦点议题的关注。

 

尽管近来有关各国尝试竞相把本国货币贬值所触发的“货币战争”的口水战方兴未艾,有这些国家的财长对上星期美国联邦储备局采取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感到的愤怒,还有再次要求中国让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呼吁,但我估计这些话题并不会得到太多的讨论,甚至不会出现于峰会后的宣言文件中。


近来我们所听到的关于以上话题的讲话,不论是来自美国财长盖特纳、美国总统奥巴马或是中国政府,都只是他们在政治舞台上的作秀,使得他们各自的人民相信政府官员都在为各自的国家利益而努力。


既然如此,我认为与其关注以上的议题,倒不如关注那些大家较为生疏但对未来有潜在影响的议题更有意思,这些议题是较为有可能在峰会达成共识的。


我对现任加拿大中央银行行长Mark Carney 有颇高的评价。他曾任职高盛,说话直截了当,条理清晰。尽管相对年轻,出掌央行没有多久,他已得到伯南克和其他央行行长的推崇和高度评价。


日前在瑞士日内瓦和一批学者讨论时,Carney 先生公开了他将会在首尔峰会上推动讨论的一些话题,包括:


- 摒弃Robert Zoellick所设想的尝试使全球各种货币回归到一个经修正的「金本位」汇率制度的方案,因为这个制度欠缺弹性,一旦有危机的时候会将压力推向中央银行。
- 确保私人公司、基金(如对冲基金)等机构对所承担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并了解不同机构之间的系统关联性。
- 将所有衍生工具和回购协议集合至一个结算所处理,提升政府对这些产品的监管。
- 无论是危机前或危机中,加强不同政府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 银行需要推出“危机资本预留金”。这或许是Carney的建议中最具争议性的一条,并直接针对很多欧洲国家所推出的“银行税”。根据Carney的建议,银行要发行一种能在危机中转化为股份的债项,使私人机构在危机中摆脱政府进行自我拯救。更重要的是,此举能迫使管理层未雨绸缪,让管理层在经济环境良好时居安思危,避免重蹈2008年之前所见到的宽松的借货和风险管理的覆辙。实际上一些瑞士银行已经开始试行“危机资本预留金”。


大型银行现在正努力设法抵制“危机资本预留金”的推出,因为此举将降低银行的回报率。但这种低回报率所换来的却是整个银行系统安全性的提高。


若你见到以上一些措施被采用了,那就意味这这次的G20峰会的成功,但估计这类成功并不会被大幅报道,避免吸引过多的注意。


[披露:在发表本文的时候,本人并未持有本文所提及公司的股票。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