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衍生关系
(2016-05-31 09:10:17)
标签:
黄建平投资医药抗血管生成抑制剂 |
分类: 随笔写写 |
作为外行记录一下想法,不对请指正。从分子结构和靶点上分析,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衍生关系可能如下:
(1)最早一代: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帕唑帕尼,上市年份接近(2005-2009年),分别为拜耳、辉瑞、葛兰素史克研制,分子结构和主要靶点相差较大。
(2)辉瑞的阿昔替尼于2012年1月上市,分子结构上有结合索拉非尼和帕唑帕尼的优点,主要靶点为VEGFR1-3和PDGFR
A-B,据说效果是超过第一代索拉非尼的。
(3)拜耳的瑞戈非尼于2012年9月上市,和索拉非尼是完完全全的孪生兄弟,分子结构上把一个H原子替换成了F原子(这一点可能是借鉴了舒尼替尼的分子结构),然后写分子结构式的时候左右对调了一下,主要靶点也基本一样,就是适应症不一样。
(4)Exelixis的卡博替尼于2012年11月上市,分子结构和第一代有比较大的差异。
(5)恒瑞和爱德程的阿帕替尼于2014年上市,分子结构上看,其父母应该为索拉非尼,只是把父母的优点放大了,挑了父母的优点加强,主攻VEGFR2靶点,但实际上阿帕替尼可能是改造自Motesanib莫特塞尼,阿帕替尼和莫特塞尼的大部分结构一样,在局部区域做了更改,然后写分子结构式的时候左右对调了一下,再空间上扭曲一下,当然,局部改动也可能引起效果上的巨大差异。
(6)惊艳登场的是勃林格殷格翰的尼达尼布,FDA于2014年10月批准上市,有快速通道、孤儿药和突破性疗法认证的光环,尼达尼布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取得总生存期的较大突破,这是以往没有的。在分子结构上,尼达尼布的父母是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并有部分创新,靶点上是三联齐发,VEGFR、PDGFR
、FGFR三个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靶点全有。
(7)正大天晴和爱德程的安罗替尼正在三期临床,分子结构上,其父母是舒尼替尼和卡博替尼,但实际上他应该是Cediranib西地尼布和Lenvatinib乐伐替尼的兄弟,安罗替尼与西地尼布和乐伐替尼的大部分结构类似,但也做了部分修改,这些修改也可能引起效果上的巨大差异。乐伐替尼已于2015年上市,治疗甲状腺癌(DTC)效果显著,主要靶点和安罗替尼相似。安罗替尼和尼达尼布有相似性,也是VEGFR、PDGFR
、FGFR三个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靶点全有。
$恒瑞医药(SH60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