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行优先股是否有必要?

(2014-06-11 22:08:48)
标签:

股票

银行

优先股

必要

分类: 随笔写写

近期陆续有些上市公司公布优先股发行方案,还有些公司正在筹备发行优先股,然而,为什么发行优先股?优先股对公司的持续运营可能造成什么影响?发行优先股有没有必要?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首先,公司为什么发行优先股?答案是公司缺乏资金。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司,资金的用途不同,下面将其分为非银行和银行两个类型进行讨论。

一、对于非银行的公司,需要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为什么不从银行借利率更低的贷款?

2)为什么不发行利率更低的公司债?

可能有两个答案:

1)这公司没有资质去从银行借款或发债,这种情况在美国等成熟市场比较常见,尤其是遇到行业困境或金融危机时,一些公司走投无路,只能发行高利率的优先股。这种情况下,说明公司无路可走,优先股成了救命钱。

2)公司认为有好的投资机会,其边际投资收益率远高于优先股利率,且优先股没有还本压力,所以发行优先股。那么就带来一个问题,在行业景气时发行高息优先股,如果未来ROE大幅下降怎么办?几年前,航运、钢铁、太阳能、风能、煤炭的日子红红火火,投资收益率高企,好像日不落一样,行业内多数公司都用足杠杆,负债率攀升,大干快上,几年后的今天,多数公司亏损,甚至不少公司因为债务问题破产。当行业不景气时,杠杆反而成了负担,优先股也是一种杠杆,也必然会成为负担,其高利率即包含对这种风险的溢价。最后,优先股的本金并不是不用换的,当公司的边际投资收益率低于优先股的利率时,如果不赎回优先股,就相当于这部分资金在亏损,在行业长期不景气时,相当于公司年年在借钱亏损,理性做法是当公司的边际投资收益率低于优先股利率时,将优先股赎回,但这会进一步增加财务负担。所以有好的投资机会并不是发行优先股的理由,对比来看,向银行贷款或发行公司债其利率更低,反而是更灵活更合算的选择。

二、对于银行业,由于有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为了补充资本只能发行新股或者发行优先股。在股价不低于内在价值时,增发新股是比较好的选择,但在目前银行股都跌破净资产的情况下,这不是一条有利于提升每股价值的路线,发行优先股反而是更好的选择。

然而,在这个阶段,银行有没有必要发行优先股?

静态看,只要银行的边际净资产收益率高于优先股的利率,那么发行优先股即可提高普通股的每股收益。但在公司实际经营时,未来的边际净资产收益率才是需要重点考虑的。

目前正在进行的两个因素会导致银行业的边际净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一个是GDP增速放缓,另一个是直接融资比例上升。

1)从台湾、美国等地区的发展历史来看,在GDP增速下降的过程中,由于投资需求的下降,贷款利率会随之下降,而贷款利差也会降低,同时银行贷款的坏账率会上升,银行业的规模增长放缓,最终导致银行的资本回报率下降。从2012年开始,我国银行业的规模增速和资本收益率已经开始下降,坏账率上升,净利润增速也同步降低,利差的减少还没有明显表现出来,未来可能会进一步体现。

2IPO融资、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比例在不断提高,特别是注册制将会大幅增加直接融资的比例,这会导致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进一步放缓,进而造成资本回报率的下降。

银行业的边际净资产收益率已经在下降,如果上述两个因素造成银行业的边际净资产收益率进一步大幅降低,也许会低于优先股的利率,那么发行高利率的优先股可能就不是那么必要。

另外,银行业也是个周期性行业,如果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若干年,部分银行的资产风险会逐步暴露,虽然可能不至于大幅亏损,但只要净资产收益率低于优先股的利率,其发行的优先股就会造成财务损失。虽然银行的优先股有非累计付息条款,但只要银行有利润就会被优先股首先吸走,理性的做法是在优先股利率高于边际净资产收益率时赎回优先股,但危机时刻正是缺资金的时候,此时赎回优先股会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

更进一步讲,如果未来坏账率高到一定程度,资本充足率足够低触发优先股转股,目前定价低于净资产的转股价在未来几年随着净资产增加,导致转股价与净资产之比急剧下降,到时极低的转股价会大量稀释股权,对普通股东利益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银行优先股往往作为危机时刻的救急手段,补充流动现金,起到救命的作用,而在行业景气时发行优先股往往得不偿失。也许我想的太远,作为投资者,估计多数人认为现在受益就好,将来形势变差早卖掉了,与我何干,但我没有信心有这个运气能够判断这个时点。

从长期看,银行在现阶段发行优先股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利用好每年产生的净利润,控制好规模增速,进行内生性的增长更加符合公司和股东的长远利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声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