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红》电影画面解析(一)

(2010-11-08 21:58:19)
标签:

青红

王小帅

第六代

画面

视听

蒙太奇

外化

构图

隐喻

文化

1.

http://s12/middle/6e252f3ag948adbb3f5cb&690&690
#字幕也能蒙太奇#本片的第一个声音是大喇叭中发出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本司空见惯的声音与字幕中“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的背景介绍发生了相互作用(“中央”与“政府”),营造出一种“听觉意象”,唤起人们对那个年代的特殊记忆与想象。字幕与声音的结合,产生了1+1>2的效果。

2.

http://s6/middle/6e252f3ag754114cc21d5&690&690
#道具的隐喻#在声音“我们一起做广播体操”之后,大喇叭居高临下的画面出现,此时,正在“带领着”群众的大喇叭被隐喻为“中央”与“政府”。窗外的依稀的大山交待了环境,“躲”着的国旗则隐喻了“共和”在那个年代的弱势。
3.

http://s10/middle/6e252f3ag948acf208809&690&690
#动作的联想#一个简单的体操动作,在时刻高呼“万岁”的年代里,已然被赋予了“三跪九叩”的含义。画面纵深处台阶之上人们则与操场上的人群相互形成了“前赴后继”的意象。在这个画面中,国旗依然被排挤在角落。
4.

http://s10/middle/6e252f3ag948ad0e33d59&690&690
#场景的一箭双雕#这个镜头一方面明确地交待出男主人公小根的身份,另一方面则隐喻了那个年代的治理思想:一片片形状有差异的毛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被冲压成(教育和改造成)一件件整齐划一的标准件(一个个绝对忠诚的战士),并且要用游标卡尺(伟人思想)来衡量(监督)。
5.

http://s9/middle/6e252f3ag948ae04b29a8&690&690
#运动方向#先看构图,画面被一座桥分成了上下两部分,上层有代表着现代文明的火车,下层则是代表着农业社会的马车。再看方向,火车是横向运动且被局限在画面中的一小部分,一连串单调的长方形进行着简单重复,视觉冲击力很弱;马车纵向运动且景别逐渐变大,最后马车几乎是迎着摄影机而来,视觉冲击力极强。最后是声音,这个镜头基本只有一个声音——火车的呼啸声,马蹄声完全淹没在火车声中。在这三重作用下所产生的信息是:火车(新)已经“影响”到了这个小城,但人们依然生活在马背之上(旧)。
6.

http://s14/middle/6e252f3ag948ad064a62d&690&690
#直面观众#一个很独特的镜头,父与子都直面镜头且父亲还将乐谱的内容正对着观众。这是一个强烈的进入式语句,增强了观众的兴趣。父亲不看乐谱却随着乐声抖动身体,即他不怎么学习却陶醉在督促子女学习的乐趣中。
7.

http://s7/middle/6e252f3ag948ad23cff26&690&690
#道具的拟人#这个镜头中父亲在教训女儿,但父亲的形象却并没有立即出现,女儿视线的尽头是一大一小两个葫芦,大葫芦即父亲小葫芦即女儿。大葫芦只露出下面一半,隐喻了父亲内心中自私的那一面。
8.

http://s7/middle/6e252f3ag948ad2b7b2d6&690&690
#声由心发#典型的内心外化,“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红色鞋盒表现出懵懂的初恋,小根持木棒划过篱笆所发出的单调节奏则有着“鸟鸣山更幽”的功效,更加显露出他的孤寂与怅然若失。
9.

http://s15/middle/6e252f3ag754114f750ae&690&690
#元素之间关系#趣味中心处的剪刀是一个强进入式语句的符号,它与其“指向”景深处的喇叭裤产生了戏剧性的关系,使观众不由自主地产生了联想,广播中的内容则印证了人们的猜想。
10.

http://s15/middle/6e252f3ag948ad35c29de&690&690
#有详有略的背景#一面面国旗下,五讲四美中的“讲文明”被凸显,“语言美”被模糊。头顶“讲文明”的老师手持剪刀,丝毫没有为人师表;大喇叭中的厉声制止也没有顾及“语言美”。

******************************************************

(引用请注明出处,转载请联系本人,谢谢!欢迎多多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