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2017-06-05 14:57:05)
标签:

文化

旅游

2014年8月,我利用暑假时间专程到杭州孤山,拜访了西泠印社,受益匪浅,与朋友分享当日游览情景!

1、孤山

孤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旁,是西湖的一个著名景点。孤山碧波环绕,山间花木繁茂,亭台楼阁错落别致,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的立体园林,闻其名便知,孤山乃湖中一孤峙之岛,景色早在唐宋已闻名遐迩,唐诗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明代凌云翰有冻木晨闻尾毕浦,孤山景好胜披图的佳句。更有宋代隐居诗人林和靖墓寝,流传着有梅妻鹤子之说。林逋是以杰出的咏梅诗词闻名于世的。他隐居孤山躬耕农桑并大量植梅,写出了不少咏梅佳句,其中《山园小梅》传出后脍炙人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在诗词界引起了轰动,成为从古至今咏梅的第一佳句,无人能与伦比。

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也就是1904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我国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学术团体,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想当年,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叶为铭、吴隐等四人在孤山数峰阁旁买地筑室,创立印社。因结社于西泠桥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故取名“西泠印社”。印社初创的十年,未立社长,在1913年纪念建社10周年的盛会上,才公推一代大师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当时,不仅国内的金石书画家众望所归,就连远隔重洋的日本国名家也渡海前来参加,一时之间,西泠印社名声远扬。

西泠印社社址内包括多处明清古建筑遗址,居山而建,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各具特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互相映衬,构思布局极为精巧,园林精雅,景致幽绝,人文景观荟萃,摩崖题刻随处可见,有“湖山最佳处”之誉!

http://s12/mw690/00213rU1zy7bDflv2rx6b&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3/mw690/00213rU1zy7bDfm3OIA3c&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3/mw690/00213rU1zy7bDeUB1yq32&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看到这个小小的院落,我脑海里首先出现的两个字就是“雅致”!门楣匾额“西泠印社”四字由印社第四任社长沙孟海先生于1983年夏题书。

2、柏堂,是西泠印社第一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门楣上隶书匾额“西泠印社”为首任社长吴昌硕所题。

http://s7/mw690/00213rU1zy7bDgk6gXce6&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堂前有一幅对联,上联“旧雨新雨,西泠桥畔各题襟,溯两汉渊源,籍征鸿雪”,下联“文泉印泉,四照阁边同剔藓,挹孤山苍翠,合仰名贤”。是由第四任社长沙孟海撰写的。

柏堂前面,有一个方形水池,现名“莲池”,原名“小莲池”或小方壶,开挖于何时不详。1953年时曾被填埋,1982年西泠印社建社八十周年前夕重又疏浚开挖,并新作布置,池中种睡莲并放养红鱼。

http://s1/mw690/00213rU1zy7bDhewby870&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柏堂室内陈设按江南厅堂布置,家具多为仿明式,“柏堂”匾额,为清代文学家俞曲园手书,旁边有一对联“大好湖山归管领,无边风月任平章。”

3、前山石坊:柏堂后石径口有石坊一座,名为“前山石坊”,是西泠印社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额枋上隶书“西泠印社”为安徽桐城张祖翼手书。两旁石柱上刻丁仁撰句、叶铭书写的篆字楹联:“石藏东汉名三老,社结西泠纪廿年。”

http://s16/mw690/00213rU1zy7bDgqLxcHff&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8/mw690/00213rU1zy7bDgri5Txe7&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3/mw690/00213rU1zy7bDgrRtgwbc&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2/mw690/00213rU1zy7bDgA4i8Pcb&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据说,石坊右下方崖壁上有一楷书摩崖石刻,刻了“渐入佳境”四个字,可是我好像没有拍到啊,遗憾!

http://s14/mw690/00213rU1zy7bDgDvZq5fd&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石坊旁山的仿龟钮刻石石章,上面刻的是“金石寿,西泠印社八十五周年纪念,一九八八年十月五”。

http://s15/mw690/00213rU1zy7bDgFvovAde&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6/mw690/00213rU1zy7bDgFKoPX55&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金石寿,金石学,清代产生的一种研究古时文字和书法的学问,因为那些的载体多是青铜器或是石碑,故有是名。金石寿,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金石能保存的时间都很长。出处 寿如金石佳且好

http://s5/mw690/00213rU1zy7bDgHHBUod4&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4印藏

http://s8/mw690/00213rU1zy7bDgLrWS357&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0/mw690/00213rU1zy7bDgM4Fm119&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李淑同弘一法师祝发前将其所刻印章全部捐给了西泠印社,印社便把它封藏在山崖间,故名印藏。柏堂后有两条小径可通山顶。曲径在树林香花中蜿蜒,亭榭在山坡上散布。山腰有印藏,旁有铭文。印藏二字为日本籍印社社员所题。下有印泉,泉不大,泉水清湛。又有仰贤亭,亭壁嵌石上刻着印社先贤像,供人观瞻。该处牌坊上有幅对联,即事取材,即地取材,妙趣天成。

http://s13/mw690/00213rU1zy7bDlbV8E45c&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人间何处有此境,道光庚戎七月既望 吴咨题
http://s14/mw690/00213rU1zy7bDlcq8od8d&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印传东汉 ,李伏雨篆书
http://s8/mw690/00213rU1zy7bDlcVI1Nb7&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静观,1983年由社员李伏雨书
http://s1/mw690/00213rU1zy7bDldxWlG90&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摩崖石刻“芋禅”“留云”于岩跋语隶书

5、石交亭1912年由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叶铭倡议构建,为印社初创时期建筑之一。石交亭取名寓意“结交金石”之意。亭额为印社社员赖少其所题。

http://s5/mw690/00213rU1zy7bDgUfRUUe4&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9/mw690/00213rU1zy7bDgUZRIk68&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6/mw690/00213rU1zy7bDifWsype5&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仰贤亭,为明代故迹,但年久为墟。现有建筑为1905年印社初创时期所建。仰贤亭是封闭式建筑小品,粉墙黛瓦,古朴雅致。

http://s2/mw690/00213rU1zy7bDgZn83f41&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4/mw690/00213rU1zy7bDgZLqmF7d&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亭的三面都悬有匾额,其中正面园洞门门楣“仰贤亭”匾额为赵朴初题写,东门“仰贤亭”匾额由王个簃书,南墙外“仰贤亭”匾额是19799月沙孟海书。

6鉴亭

位于杭州西泠印社遁庵西边墙下。1919年,由吴善庆捐资所建,以父字题之,并为文申其义。吴善庆撰《鉴亭记》以记之。亭依墈而立,朝外一面有玲珑翘角。亭顶为木结构,上覆盖瓦片。立有四石柱,后两柱配有矮栏。亭内就墈垒石,嵌碑其上。碑上勒《鉴亭记》,亭内匾额鉴亭二字,朱祖谋书。石柱上有一隶书七言联,叶为铭1920年冬题书:乐石吉金以为鉴,苍官青士伴斯亭。内石碑旁有鉴亭联,吴隐撰,吴昌硕题书:揽景鉴湖同鸥鹭尽堪寻旧侣,成仁泰山重松筠犹自仰清风。

7还朴精庐:

建于1919年,为吴隐从孙吴善庆捐资修建,首任西泠印社社长吴昌硕为其篆额题记以还朴名之。还朴归真,正切合了大师心意。其前篆书四言联曰:君子好遁,弥勒同龛。此联曾挂于遁,为吴昌硕先生七十二岁时题写。精庐地处印社西端,西湖苏堤眺于眼前,其下为鉴亭,现为印学博物馆组成部分。每年春天,桃花盛开,精庐里春意盎然,自然之风扑面而来,正是最佳赏景之所。

http://s15/mw690/00213rU1zy7bDhbwe0S3e&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8遁庵:

http://s15/mw690/00213rU1zy7bDh71MSi6e&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4/mw690/00213rU1zy7bDh7sCoB3d&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6/mw690/00213rU1zy7bDh7KEGV25&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起名于1915年,是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吴隐的别号。吴隐于印社迤西隙地得虚堂数楹,祀吴之光世泰伯仲雍季札于其中,名曰遁庵。匾额遁庵,朱祖谋书。庵堂柱上有一隶书六言联,为张祖翼所写:既遁世而无闷,发潜德之幽光。正是承吴隐之意,言有才德的君子擅甘心退隐,就没有烦闷之虞,并且能继续发扬大德。门旁两侧有联,丁上左撰:趣洽情自超信知翰墨有真乐,造极境忽辟漫从诗画记因缘。现遁庵绿竹成林,四时花卉成阴,环境十分雅致。

9、阿弥陀经幢:

位置在杭州孤山岁青岩西南,西泠印社遁庵东,小盘古北岩石上。攒尖顶石柱状,高110厘米。19236月,由吴隐之子吴熊捐资建造,印社将弘一大师所书阿弥陀佛经勒于石柱上,每面八行,每行39字。幢下有石刻吴隐题行书隐闲,款识为楷书三行,12字。该经幢是我国佛教文化和书法艺术的一处重要史迹。

山顶上的北面是西泠印社精华之所在。左有观乐楼,右有题襟馆,中有华严经塔和小龙泓洞。文泉闲泉一池静水后面的岩体上布满摩崖石刻,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http://s12/mw690/00213rU1zy7bDlR4pxV6b&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宝印“集文天祥、谢灵运诗句“天地有正气,山水函清晖”,喻义印社人杰地灵
http://s2/mw690/00213rU1zy7bDm1LLUt81&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宝印山房”匾额,清道人李瑞清书
http://s4/mw690/00213rU1zy7bDi6NvML23&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7/mw690/00213rU1zy7bDi7dZkO06&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4/mw690/00213rU1zy7bDi7NwVd43&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8/mw690/00213rU1zy7bDi8gLOfe7&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3/mw690/00213rU1zy7bDi8IyUW72&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3/mw690/00213rU1zy7bDi92YJS8c&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7/mw690/00213rU1zy7bDi9uqtU46&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四照阁”尽收城郭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
http://s9/mw690/00213rU1zy7bDi9YXa008&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四照阁”印社副社长刘江篆书
http://s15/mw690/00213rU1zy7bDiahsaafe&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从四照阁远眺西湖
http://s2/mw690/00213rU1zy7bDinEiL7e1&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5/mw690/00213rU1zy7bDiaV1jo8e&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吴兴张钧衡先生书凉堂匾额并记

10吴昌硕纪念室

观乐楼位于杭州西泠印社华严经塔西,始建于1920年,为印社创始人之一吴石潜从孙吴善庆捐资所建,用来纪念吴氏祖先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季札曾经访问鲁国,请求聆听观看周朝等的音乐舞蹈, 观乐就由此得名。1927年夏,吴昌硕曾小住西泠印社观乐楼。1957年观乐楼辟为吴昌硕纪念馆,并将原吴昌硕为题襟馆所题之联移至观乐楼,上联印讵无原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下联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

http://s13/mw690/00213rU1zy7bDhJt7uQ9c&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观乐楼被辟为吴昌硕纪念室

http://s5/mw690/00213rU1zy7bDl3RIk4b4&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4/mw690/00213rU1zy7bDl4rm1Rd3&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4/mw690/00213rU1zy7bDl4TxN993&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3/mw690/00213rU1zy7bDl5nxA87c&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12、文泉 闲泉

文泉,池在山巅,清代著名学者俞曲园取文思泉涌之意命之。泉水清冽如镜,与茂林修竹为邻,和馆阁石塔相衬,风光宜人。泉北岩石上有钟以敬书摩崖刻石篆书西泠印社和吴昌硕隶书题记。1921年吴兴张均衡来印社游,见林木阴翳,春夏苦湿,遂出资于山崖处凿得一泉命之闲泉,导与文泉合。泉上有一锦带桥,乃抗战期间印社创始人之一丁仁从西湖锦带桥携来一块石墩稳置于两泉之间作桥,它以最小最短之桥载入我国桥梁之最。

http://s15/mw690/00213rU1zy7bDhNzaoK3e&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文泉http://s7/mw690/00213rU1zy7bDlvNsOyb6&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2/mw690/00213rU1zy7bDlzEOCla1&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篆书“闲泉”

http://s8/mw690/00213rU1zy7bDhPXyQfa7&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闲泉·锦带桥

http://s5/mw690/00213rU1zy7bDhToh3me4&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5/mw690/00213rU1zy7bDhTW8Xa34&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mw690/00213rU1zy7bDhUrKTee0&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摩崖·闲泉记

旧雨新雨,西泠桥畔各题襟,溯两汉渊源,藉徵鸿雪;

文泉印泉,四照阁边同剔藓,挹孤山苍翠,合仰名贤。

13、华严经塔:

http://s3/mw690/00213rU1zy7bDixEOD812&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西泠印社建筑制高点,为西泠印社的标志性建筑,此处原为古四照阁旧址。1924年印社同仁迁四照阁于凉堂之上,遂就其原址建此华严经塔。塔身呈八角型,共十一层置于须弥座上, 石座边缘刻着十八罗汉像每级中间雕有飞檐,檐角悬挂铃铛,微风过处,似有铃声泠泠成韵。第一层塔身刻海宁周承德所书华严经和弘一法师李叔同所书《西泠华严塔写经题偈》。第二层塔身刻金农所书金刚经砌于华严经之上。第三层塔身南面为毗罗遮那佛,东南面为文殊,西南面为普贤,称华严三圣。其他各面及以上各层各面皆用深浮雕刻画佛之故事等。《华严经》是佛教的主要经典,筑塔藏经,一般用于广结佛缘、弘传佛教,是佛教实现其以慈悲普度众生理想的重要方式。

14、小龙泓洞

小龙泓洞位于杭州西泠印社社址内,人工开凿于19227月,以浙派篆刻始祖丁敬的号命之。洞上有摩崖刻石四字隶书小龙泓洞和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叶为铭题记。西壁上有阴刻王一亭画、吴昌硕题的送子观音像


http://s14/mw690/00213rU1zy7bDiALrmBad&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6/mw690/00213rU1zy7bDiBlygf1f&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4/mw690/00213rU1zy7bDiBVHija3&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2/mw690/00213rU1zy7bDiCGvJF9b&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摩崖·小龙泓洞与题记

http://s3/mw690/00213rU1zy7bDiJoGoGb2&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摩崖·送子观音

http://s16/mw690/00213rU1zy7bDiKWSpV2f&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小龙泓洞北口

15、缶亭

洞南洞口右侧为缶亭石龛,乃1921年日本友人朝仓文夫为吴昌硕塑造铜像,印社同人根据吴昌硕的意愿筑龛藏象之处。因吴昌硕号缶庐,故称此为缶亭。缶亭非亭,实为石龛。石龛两侧刻王一亭所题楹联金仙阅世,石室遁形高度赞誉了吴昌硕甘于清贫、不贪图功名利禄、退隐潜修金石书画的精神。

http://s5/mw690/00213rU1zy7bDiMYOkAe4&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缶亭

16、邓石如像

洞口左侧有一立像,为邓石如像。邓石如(1743—1805),原名邓琰,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清代著名的金石书画家。其篆刻出入秦汉,自成一家,疏处可以跑马,密处不使透风,世称皖派1924年,印社创始人之一丁辅之造邓石如立像置小龙泓泉前,以志纪念。现立像重建于1982年。

http://s4/mw690/00213rU1zy7bDiRJDwf53&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邓石如像

http://s4/mw690/00213rU1zy7bDlMMMIb93&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17、题襟馆

又名隐闲楼,建于1914年,由海上题襟馆书画会会友哈少甫、胡二梅、王一亭、毛子坚、吴昌硕、吴石潜等募集书画易资兴建,为上海题襟馆书画会在杭州的艺术活动场所。 题襟馆匾额由金尔珍题书。门侧墙壁上有任伯年画吴昌硕饥看天图刻石,另一幅不详。

http://s14/mw690/00213rU1zy7bDiYpa2had&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题襟馆

http://s1/mw690/00213rU1zy7bDj1o0A8f0&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吴昌硕饥看天图

18、鹤庐与石窟门

鹤庐于1923年由丁仁捐资在题襟馆后建造,与题襟馆相连,以其号名之。

http://s6/mw690/00213rU1zy7bDj68Qxne5&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鹤庐(石窟门之上)

鹤庐下面为印社的北门——石窟门。门楣上刻湖山最胜为康有为所书。石门两侧篆刻对联:高风振千古,印学话西泠

http://s4/mw690/00213rU1zy7bDm8nc8Xa3&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19、汉三老石室:

http://s15/mw690/00213rU1zy7bDj9xxls1e&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上为汉三老石室,下为岁青岩http://s9/mw690/00213rU1zy7bDlFfAQE08&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岁青岩

位于西泠印社观乐楼南,文泉西。建于1921年。内藏迄今为止浙江省最古的《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及自汉魏以来至明清各代的原始石碑十多块。汉三老石室整体外形仿

吴越宝箧印经塔(阿育王舍利塔),重檐攒尖顶,顶部又是一个小型的石质宝箧印经塔,造型结构是仅有孤例,在建筑艺术上有很高价值。

http://s16/mw690/00213rU1zy7bDjiJhKv1f&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三老石室上多有楹联匾额。石室门楣有匾额汉三老石室,楷书,冯煦1923年书。石墙上有楹联三副,其中门旁有楹联两幅,中间一副为丁上左撰,黄葆戊1925年书:竞传炎汉一片石,永共明湖万斯年。此联外还有一联,1924年张钧衡集葩经。上联我思古人有扁斯石,下联其究安宅莫高匪山。北面石柱上有一联,由朱景彝1924年题:东汉文章留片石,西泠翰墨著千秋。

http://s1/mw690/00213rU1zy7bDjmTb8Ye0&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20、后山石坊

从石窟门下山有一石坊,是西泠印社的后山石坊。1918年,印社于社北临湖建石坊,石坊匾额西泠印社四字,无款识。坊背篆书匾额,张文锦1918年题。南面石柱对联,丁上左撰,费龙丁书。上联:以文会友,下联:与古为徒。北面石柱对联,叶为铭1918年题。上联:印传东汉今尤昔,下联:社结西泠久且长。

http://s5/mw690/00213rU1zy7bDjsITac94&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后山石坊·背面

费龙丁先生篆书,以文会友,与古为徒

http://s3/mw690/00213rU1zy7bDjv7UMa22&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后山石坊·前面

印传东汉今犹昔,社结西泠久且长,北麓石坊,姊妹坊

21、中国印学博物馆

从山上下来就是孤山后山路,向西来到西泠桥畔有一中西合璧的大屋顶建筑,这就是中国印学博物馆。印学博物馆是由西泠印社筹建的,是我国第一座集文献收藏、文物展示、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印学专业博物馆。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宜人的自然风光相融合,使之成为一座国家级的园林式博物馆。

http://s1/mw690/00213rU1zy7bDjE2G6470&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启功先生为西泠印社百年华诞题字石刻

http://s4/mw690/00213rU1zy7bDjF04kH83&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中国印学博物馆

http://s9/mw690/00213rU1zy7bDjFN6zKa8&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1999年,由西泠印社筹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中国印学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集文献收藏、文物展示、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印学专业博物馆。正门西侧赫然矗立着一尊高4.2米的汉白玉龙钮巨印,“中国印学博物馆”七个大字由第五任社长赵朴初题写。

西泠印社建社百年的时候,时任社长启功先生已经91岁高龄了!而我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西泠印社历任社长都是长寿老人!除了第二任社长马衡是74岁去世的之外,其他人都活了八九十岁!第一任社长吴昌硕和第三任社长张宗祥都是83岁,而第四任社长水沙孟海是92岁,第五任社长赵朴初和第六任社长启功,都是93岁!第七任,也就是现任社长饶宗颐老先生,今年已经99岁高龄了!不仅如此,西泠印社很多资深社员也都是长寿老人!是巧合吗?还是研究印学与金石书画的人心态都比较好,所以比较容易健康长寿?

22、孤山林和靖墓

林和靖墓位于东北坡的放鹤亭旁,是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死后所葬之地,也正是有林和靖使得孤山成为杭州三大赏梅胜地。

淡水浓山画里开,无船不署好楼台。 春当花月人如戏,烟入湖灯声乱催。 万事贤愚同一醉,百年修短未须哀。只怜逋老栖孤鹤,寂寞寒篱几树梅。(王思任《孤山》) 。沿绿云径石阶而下,一条花岗石板铺就的小路,夹路相映的梅树林,把人引向山麓的放鹤亭。

林和靖少时父母早亡,但他勤奋好学,经史百家无不通晓,且擅书画,工诗词。他曾言:人生贵适志耳,志之所适,方为吾贵。每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决意归隐孤山,结茅为室,编竹为篱,植树种花。日以赋诗作书、种梅养鹤为乐。终生不娶也不出仕。临终留绝句曰:湖外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林逋活着时名气很大,宋真宗征之不就,赐号和靖处士,还明令地方官吏定期慰问;死后,宋仁宗赵祯赐给他和靖先生的称号,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由皇帝赐封的隐士。林和靖隐居孤山,足迹不入城市者30余年,从无一日不恬然自足,甘心淡泊,把个隐士做得地地道道,竟也名垂青史。

林逋隐居孤山,常畜双鹤,豢之樊中。林逋常常泛舟西湖赏悦山水,每当有客来访,童子便开樊放鹤,白鹤纵入云霄,在湖上起舞盘旋,林逋见了必棹艇遄归,似乎那时就有了现代的传呼机。他在孤山上种了三百六十余株梅树,不惟暗香浮动,沁人心脾,酝成一片香雪海,而且一日取一树之值为用,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林逋在孤山上的生活,自诩梅妻鹤子,雅致得引人遐思。


 印章欣赏

http://s12/mw690/00213rU1zy7bDn47HGH6b&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5/mw690/00213rU1zy7bDn4jIJMce&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4/mw690/00213rU1zy7bDn4zKzFe3&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3/mw690/00213rU1zy7bDn4LLVqcc&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7/mw690/00213rU1zy7bDn5hr9Ae6&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1/mw690/00213rU1zy7bDn5vxz4ba&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9/mw690/00213rU1zy7bDn5Kmtqb8&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7/mw690/00213rU1zy7bDn5WReK46&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3/mw690/00213rU1zy7bDn7iBl8f2&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9/mw690/00213rU1zy7bDn7CxKw68&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5/mw690/00213rU1zy7bDn8fFGS6e&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4/mw690/00213rU1zy7bDn8vlFj3d&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4/mw690/00213rU1zy7bDnbwxCRfd&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2/mw690/00213rU1zy7bDnbKocp01&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3/mw690/00213rU1zy7bDnbZIN6bc&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6/mw690/00213rU1zy7bDncfN7T55&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4/mw690/00213rU1zy7bDncsO1Z83&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6/mw690/00213rU1zy7bDncHIlh9f&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2/mw690/00213rU1zy7bDncW7Nx6b&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4/mw690/00213rU1zy7bDndbcj1a3&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7/mw690/00213rU1zy7bDndIdz886&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5/mw690/00213rU1zy7bDndW3Qq1e&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1/mw690/00213rU1zy7bDnecvtu80&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http://s7/mw690/00213rU1zy7bDneqMPIb6&690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TITLE="西泠印社 声闻远布-----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之一" />

    另附:

汪永江:与古为徒 不囿今人——吴昌硕的篆刻流派取法观


2016-08-18 13:55:46 来源: 中国美术报作者:汪永江


近日,第五届浙江省篆刻大展吴昌硕揭晓。与此同时,食金石力·养草木心——吴昌硕艺术大展于重庆举办。吴昌硕作为海派杰出的艺术大师,在今天仍然彰显着其艺术魅力。他提出与古为徒的观念,并以金石入书、画、印,后人争相模仿。然多形似,正与吴昌硕的不知何者为正变,自我作古空群雄的观念相左。这引发着我们思考,何为金石味”?怎样才算好的继承?本期书法周刊就此进行探讨,溯源其艺术观点,期冀能对您有所启发。


西泠印社入口处两旁的楹联以文会友,与古为徒是由南社成员丁上左撰,书画篆刻家王个簃书。上联出自《论语·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指古代文人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重情与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己露才。唱酬、结社是通行的方式。下联出自《庄子·人间世》,颜渊曰:内直者,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内心正直者与大自然结友;外曲者与世人结友,遵循世间规律。易于人云亦云,人趋亦趋。内心秉正诚直而外表俯首曲就,内心自有主见并处处跟古代贤人作比较。内心秉正诚直,这就是与自然为同类。跟自然为同类,可知国君与自己都是上天养育的子女。又何必把自己的言论宣之于外而希望得到人们的赞同,还是希望人们不予赞同呢?像这样做,人们就会称之为未失童心,这就叫跟自然为同类。外表俯首曲就的人,是跟世人为同类。手拿朝笏躬身下拜,这是做臣子的礼节,别人都这样去做,我敢不这样做吗?做一般人臣都做的事,人们也就不会责难了吧,这就叫跟世人为同类。心有成见而上比古代贤人,是跟古人为同类。他们的言论虽然很有教益,指责世事才是真情实意。这样做自古就有,并不是从我才开始的。像这样做,虽然正直不阿却也不会受到伤害,这就叫跟古人为同类。这样做便可以了吗)是指同古人做朋友,推崇古意。上联阐述西泠印社的结社成因,下联表明西泠印社的学派宗旨。这是源于吴昌硕的篆刻流派思想。


所谓流派,乃相对于源头而言。篆刻流派是文人篆刻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王光烈《印学今义·流派》曰:印,古无流派,以所学皆宗秦、汉也。后世印人蔚兴,就汉印中,各有独到,稍加己意,派别于是乎起。自宋代米芾、元代赵孟頫、吾丘衍开启流派印,其后明代流派印大兴,文彭、何震为印坛盟主,派系纷出,以地域为流派特征;清代篆刻最有影响的是徽派与浙派。徽派亦名皖派,以邓石如、吴让之为代表;浙派以丁敬、蒋仁、钱松、奚冈、黄易、陈豫锺、陈鸿寿、赵之琛为代表。


在流派观点上,元明清篆刻流派虽然强调印宗秦汉的取法思想,但最终同门相类,师法今人的传承形态是较为普遍的。打破流派地域限制的思潮在清代乾嘉碑学运动形成后逐渐兴起,视为篆刻流派取法观念的转折节点。丁敬《论印绝句》曰: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提出了超越秦汉、思离群的取法观念;其后魏锡曾《绩语堂论印彙录·论印诗二十四首并序》曰:赝鼎遍天下,俗至不可医……”直指后世篆刻流派与人为徒,摹古徒有其表之弊。真正打破流派局限于空间畛域的束缚,当以赵之谦为代表。其《书扬州吴让之印稿》曰:浙宗巧入者也,徽宗拙入者也。对流派印予以审美风格形态的辩证对比,在印风上兼顾徽、浙两派。他还进一步扩展取法范围,诸如钱币、镜铭、砖瓦、碑额等,均予入印,成为晚清大篆刻流派新观念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吴昌硕对门户流派的超越


顾社虽名西泠,不以自域。秦玺汉章与夫吉金乐石之有文字者,兼收并蓄,以资博览考证,多多益善。入其中如探龙藏,有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之概。


——吴昌硕《西泠印社记》


西泠印社以研究印学、保护金石为主旨。作为首任社长,吴昌硕在晚清印坛积弊流俗日深的情况下,提出打破地域限制的观念,由与人为徒的地域性向与古为徒的经典性转换,重回印学之源,直追三代的取法立场。与古为徒的思想是相对于与人为徒而言,吴昌硕通过对比与天为徒”“与人为徒的为道途径,最终以心斋”“坐忘,听之以气、虚而待物为指归。与古为徒上合于古人,是成熟的观念;与人为徒则为人之所为,流于时风。故而,为了避免流俗就要与古为徒


清代印坛赝鼎遍天下,一方面体现出当时号称取法秦汉的篆刻流派形态——普遍追摹形表,食古不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师徒授受、私淑弟子往往以流派样式为法,因袭时人,缺乏古意。大师风格是对时代风格的超越,不知何者为正变,自我作古空群雄。”(吴昌硕《刻印》)吴昌硕中晚期个人印风追求大气磅礴的壮美一路,白文取法汉将军印,朱文致力于封泥,书法主攻《石鼓文》,印从书出,与时人拉开了距离。葛昌楹在《缶庐印存》三集序中曰:今昌硕吴先生以书画名海内,而其篆刻更能空依傍而特立,破门户之结习,絜长去蔽,自为风尚,盖当代一人而已。这种特立独行的精神,是吴昌硕入古思想的集中体现,赞扬吴昌硕绝不人云亦云、宁作我的个性张扬精神。


昌硕独辟蹊径的篆刻流派观念在其《刻印》诗中表达得最为充分,诗曰:赝古之病不可药,纷纷陈邓追遗踪。摩挲朝夕若有得,陈邓外古仍无功。天下几人学秦汉?但索形似成疲癃……今人但侈摹古昔,古昔以上谁所宗?……”(《缶庐集》卷一)是对于食古不化的模拟现象加以批判;“瓦甓幸饶秦汉意,乾坤道在一盘桓。”(《书削觚庐印存后》诗)是对于追求古意反复申张:精粹如秦玺,古拙如汉碣,兼以彝器、封泥,靡不采精撷华,运智抱拙。”(《耦花盫印存》序)对于古法的吸取重在审美层面加以强调。


吴昌硕带来的启发


自吴昌硕成名之后四十余年间,影响涉及海内外,所谓三尺童子,皆知安吉吴氏。同时,吴昌硕成为众人模仿的对象。蔡守《印林闲话》评论这一现象曰:览其形而不能通其意,覩其异而不能要乎同。汶汶泯泯,几人能得其传乎?”吴昌硕大声疾呼反对与人为徒的现象又一次发生在吴昌硕周围,这不能不说是悲哀的。


真正能够得其神髓的当推齐白石、陈师曾、钱瘦铁、沙孟海。齐白石的见地与吴昌硕是一致的,其告诫弟子许麟庐曰: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深受吴昌硕影响的沙孟海提出抗志希古的思想与此一脉相承,使自己志节高尚,以古代先贤为楷模。据说当年吴昌硕曾多次拒绝接见酷似其书画印面貌的弟子,用意便是对此一以贯之的强调。


与古为徒讲究溯本求源,不限于一家一派。这与明清流派的地域性传承(以今人为师法对象的流派观念)形成鲜明对比。貌合神离绝非真正意义上的继承,要理解吴昌硕的艺术精神就要从其价值观上着手。这既是一种为学心态,又是一种为道途径。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广收博取的同时,要不断涤除自我与时风的习气,才能获得真正的古意。由此可见,当代印坛注重由古意寻求个人风格的精神,正是源自于吴昌硕与古为徒的篆刻流派观念。相对而言,今天印坛存在与人为徒的普遍现象,与晚清相比是有过之无不及,功利主义的背后是学术思想的积弊。重温吴昌硕的赝鼎之叹,才能冲出与人为徒的藩篱,通过成而上比的与古为徒,方能接近与天为徒的层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