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你会区分吗?

(2012-03-19 13:14:08)
标签:

抑郁症

自杀

心理健康

心理疾病

情绪

健康

分类: 身心健康【能量-平衡-灵性】

抑郁情绪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人人均可出现,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情况时,理所当然会产生忧郁情绪。
但是抑郁症则不同,它是一种病理心理性的抑郁障碍,与遇到挫折后出现的抑郁情绪完全不同,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不产生抑郁情绪,那才是不正常。

正常忧郁情绪与病理性抑郁症怎样区别呢?

1.正常人的情绪忧郁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物,事出有因。而病理情绪忧郁障碍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不足以真正解释病理性忧郁征象。

2.一般人情绪变化有一定时限性,通常是短期的,人们通常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能恢复心理平稳。而病理性忧郁症状常持续存在,甚至不经治疗难以自行缓解,症状还会逐渐加重恶化。精神医学规定一般忧郁不应超过两周,如果超过一个月,甚至持续数月或半年以上,则可以肯定是病理性忧郁症状。

3.忧郁情绪程度较轻,程度严重达到病态时称为反应性抑郁症。抑郁症者程度严重,并且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法适应社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甚至产生严重的消极、自杀言行。

4.抑郁症可以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基本症状大致相似,有既往病史可以印证。

5.典型抑郁症有生物节律性变化的特征,表现为晨重夜轻的变化规律。许多病人常说,每天清晨时心境特别恶劣,痛苦不堪,因而不少病人在此时常有自杀的念头。至下午3~4时以后,患者的心境逐渐好转,到了傍晚,似乎感到没有毛病了,次晨又陷入病态的难熬时光。

6.抑郁症的家族中常有精神病史或类似的情感障碍发作史。

7.有持续性顽固性失眠,多种心理行为同时受到阻滞抑制,生理功能低下,本能活动能力下降,体重、食欲和性欲下降,全身多处出现难以定位和定性的功能性不适,检查又无异常,以上这些均是抑郁症的常见征象。

关于抑郁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抑郁同个人能力弱、情商低、心胸狭窄有关系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患。容易患此症的并不是那些走投无路的人,相反,那些工作认真、勤奋、有前途、有潜力的人更容易因工作患上抑郁症,因为他们的投入度更高,对超出自己能力的工作内容感知比较敏感。
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和情商高低并没有直接关系。拿抑郁症做例子:你的情商好比一个盛满水的容器,而压力好比墨水,在一个小水桶里滴一滴墨水,水不会变黑;往一个大池塘里注入上吨的墨水,水反而会黑了。所以是否会得抑郁症取决于你注入了多少压力,而不是你的情商有多大。

误区二:抑郁情绪=抑郁症
 “人的情绪是一个钟摆,”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汪冰博士坐在我面前,随手拿起一个手机袋开始摆动,“往快乐的一边摆得越高,往悲哀的一边摆得同样也会越高,这是自然现象。只让自己停留在欢乐一边,怎么可能呢?控制的力量越大,你越在反人性。当然,你还有一种可能去降低悲伤的感觉,那就是调整摆动幅度,让快乐和悲伤的摆动幅度都降低下来,这样,你对痛苦的感知也不会那么多,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麻木。很多人觉得成熟就是麻木,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
实际上,抑郁情绪和快乐情绪一样稀松平常,我们不必有一段时间不开心就怀疑自己可能有心理问题。只有在抑郁情绪威胁到你的正常生活甚至生命的时候,才需要就医或借助药物力量。而且即便你有抑郁症,也不必为自己的情绪低落而感到恐惧,大约有12%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的某个时期都曾经历过相当严重、需要治疗的抑郁症,他们的大部分抑郁症发作不经治疗也能在3~6个月期间结束。

误区三:当你觉得抑郁,请控制它
“现在,你千万不要去想一只粉红色的大象,千万不要想!这只大象还有一对非常大的耳朵。”坐在对面的汪冰博士这样告诫我,当然,我在强调自己不去想的时候,脑海里就一直有一只可爱的粉红大耳大象存在了。
很多人情绪恶化,其实是因为他们太想改变自己抑郁的状况了。当你发现自己被抑郁情绪困扰的时候,千万不要试图去控制它,而应该取而代之以调整的方法。

误区四:不解决造成抑郁的具体原因,就不能治愈抑郁
造成抑郁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人事方面的,有业绩方面的,也有日常感情上的,也许一万个问题造成了你的负面情绪,但我们不可能解决全部这一万个问题,这难道意味着我们的负面情绪无法改变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造成你不开心的一万个问题的原因很可能只有一个——你的解释系统出现了问题,你总是戴着墨镜生活。也许你解释这一万个问题,都是按照一个悲观的方式。“心理学上乐观和悲观有什么区别呢?乐观的人会认为成功是能够持续的,是广泛存在的,是内因努力的结果,悲观的人会认为成功是暂时的,是局限的,是外因造成的。解释系统并没有什么好坏,但是,如果这个解释系统让你觉得很不开心,那就需要改变了。一万个问题我们没有办法一一解决,但是一万个问题背后的思维和解释系统是我们可以干预和改变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