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生

标签:
职场压力心理杂谈 |
分类: 晨帆随笔【畅谈-闲话-无题】 |
【晨帆心理咨询中心 姜玉晶】
主人公一:
Y, 80后河北狮子座女孩儿。
当我第一次在北京见到她时,是在一年前的一个冬天的上午,她穿了一件雪白的高领毛衣,足登一双到膝盖的高跟靴子。刚刚过脖子的咖啡色娃娃发型,趁着她一张洁白纯净的脸。
一直对她的印象是:爽朗,干练,热情。
后来她告诉我,她在家里排行第二,有个哥哥。父母一直没离开过她们那个县城。她之所以来到北京,就是不甘于父母那样平凡的生活,趁着年轻,多出来闯一闯,长长见识。
在她一年的基础工作经历里,她对自己一直严格要求,她不愿意被人批评自己的工作做的不好或者哪点做的不足。得罪人自己也不知道,还是闷头傻干,当然有的时候,她明知道自己得罪了人,但是争强好胜的性格,使她不会轻易对谁说抱歉。
她告诉我,上学时她是个好学生:成绩好又听话,作为班里的干部也是尽职尽责,老师家长都喜欢她,将她视为同学们的学习榜样;长大后,她交往了一个男生,在这段感情上她也希望尽善尽美,对自己要求依然严格,同时也曾经对她的男朋友要求严格,当然最终男朋友忍受不了这样的苛求,跟她分手了。要强几乎成为了她优质生活的理由。有关她脆弱的人际圈子,她对我说,其实她倔强自信的外表下掩饰了一颗自卑的心。
再后来,由于工作能力强,但是人缘不好,一直没有机会被提拔,最终还是选择了离职。
主人公二:
N,80后的内蒙古摩羯座女孩儿。
她一直以为凭着自己的伶牙俐齿和机灵的头脑,一定很适合做销售这个岗位,也一直凭着北方人的豪迈热情在北京闯荡着。但没想到最后依然是事与愿违,自己的工作和善良总是产生冲突和打架,总觉得别人可能不需要自己推销的产品,不想去勉强和打扰别人。又加上在心里一直对家乡的依恋,最终选择了回到老家。她说自己想要找一个在家的工作,能陪着家人,然后嫁一个老家的人,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过日子,以后也不用再去那么矛盾和伤脑筋了。
咨询师手记:两个主人公,都选择离职了,于Y对自己的客观理性分析虽然更全面些,对工作的理解和规划也更明确,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最终还是选择离开。
而N,勇武有余,却谋略不足,不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能很好的区分职业需求和情感需求,最后也同样是功亏一篑。斗志更是一泻千里!
我们大家在某一个同事离职的时候通常会相互说起:他是因为什么什么所以才离开的。所谓的什么什么也经常是在形容某件事,而不是某一段长时间的情绪或者是长久以来隐藏的模式。而其实往往却就是因为这些情绪和模式才导致了离职的结果。
职场人最容易出现的集中心理状态一般多为以下几点:
1、
文化解释:家,对于各国文化的不同含义有所不同。对于中国人来说更是事关重大,因为中国的文化不只是用“家”来遮风挡雨,更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这是文化方面的解释。
心理学解释:曾经长期居住生活的地方,产生的熟悉感和安全感。人对于陌生事物或者环境产生的反应有两种。一:好奇。二:恐惧。动物外出打猎,受伤,最好最快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就是回到一个自己认为最安全和熟悉的地方。
2、
得不到支持、帮助、了解。没有好的支持系统,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最需要的就是别人支持,最基本的是认同。认同也是一种精神支持。人在被认同的状态下才会更有动力和责任性。主人公Y就是明显缺乏支持和认同感的典型人物。
3、
前面两个故事主人公,N就是明显的未来规划不明确。在她的思想概念里,只是凭着一腔的热血去奋进,但是目标到底在哪里,可能连她自己都不清楚。在工作中明明做的是销售,可是偏偏却以自己的价值观在衡量别人的需求与否,而去“行善”,那她到底是在为谁而善?觉得自己适合销售就来做,可是为什么要做,做到什么程度却也还是没有明确。以导致动力不足,最后遇阻,斗志更是一泻千里。
4、
在两个主人公中的Y,严重的压力过大,心理学中在压力调节上的理论支持是,在人感到百分之五十的压力,也就是中等状态的压力感时,不会让人感觉到代谢也不会让人感觉的过重的疲倦感。如果压力过小,则动力不足,用心程度不到位;压力过大,就会谨小慎微,思虑过多,严重分心。而Y由于自己内心的不安全而过度的给自己施压,以至于让自己一心只为工作,忽略和同事的关系,变相的给予和接受到了职场冷暴力的干扰。
5、
大部分职场橡皮人的特质。但是也分两种,一种是真正橡皮人,一种是被橡皮人。
那些真正的橡皮人心理是: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你肯定看不见我,领导和大家越忽视我越好,我心里边越高兴。奋斗?奋斗为何物?我觉得自己现在这样挺好,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
被橡皮人的心理是:往往是自己并非放弃奋斗或者是目标而是被领导故意或者是可以忽略,也或者是由于忽略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而被大家可以忽略。
但是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缺乏存在感,被忽略,最终的结果多为放弃、失落、被打击,丧失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