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缘分都是一个功课-----武志红
(2011-08-24 11:02:35)
标签:
缘份恋爱两性心理杂谈 |
分类: 两性关系【婚姻-情感-爱情】 |
然而,假若我们执著地认为,幸福就在于找对一个人,那么可能我们终生都找不到自己的答案。
相反,假若我们能明白,幸福在于内心的和谐,而外部世界都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展现,那么我们可能会发现,原来答案就在你身边,就是那个和你一直厮守着的伴侣。
一天,在我的一个课上,一位男学员兴奋地走过来,说他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什么发现呢?我问他。他回答说,他和女友(也在我的课上)刚刚做完了我布置的作业——用10个形容词描绘自己的个性,并找到这10个形容词的反义词,也就是自己个性的对立面。结果他发现,他就是女友个性的对立面,而女友就是他的个性的对立面。
这真是一个很好的发现,我对他说,那么这个发现你还有更进一步的感悟吗?
他说有,当发现自己和女友的个性互为对立面的那一瞬间,他终于明白,他们相爱的基点,也恰恰是他们冲突的基点,也就是说,他们相爱的原因,和他们相冲突的原因,是一回事。
具体说来就是,他想找一个和自己不一样的伴侣,这是他生命的渴望,而他果真如愿。一开始,他非常珍爱女友和自己不一样的地方,但时间一长,他开始厌烦女友和自己不一致的地方,并希望女友改变,结果起了冲突。
同样的,女友也有类似的心理转变,于是这冲突愈来愈激烈。
讲完这些后,他觉得有些纳闷:为什么他和女友因为不同而相爱呢?
他并非是在问我问题,而是在深思,但我还是禁不住回答说: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渴望圆满。
恋人有问题,还是自己有问题
我的朋友M是一个特别愿意付出的人,但他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初恋。他的初恋女友F有才气,但性格古怪,而且极其自私,但M就是对她情有独钟,他回忆说,当时他看见她有点乖僻又有点骄傲的神情,就动了心,并暗暗发誓,一定要征服她。
他的征服进行得很顺利,因为F对他也很有感觉。恋爱初期,他们两人都非常投入,但随着关系的深入,M内心中的不满越来越强烈。他发现,女友非常享受他的付出,但她自己却从来不付出,而且她的要求越来越多,好像无论他为她付出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
恋爱进行一年后,M觉得身心疲惫,对F的愤怒已不可遏制,于是对F提出了分手。
分手时,M还发誓说,他再也不会和F这样的人谈恋爱,他决心找一个和他一样愿意付出的人。
命运对他很慷慨,果不其然,他接下来找了一个女友L,她比他更善解人意更愿意付出。
L的父母对M不满意,觉得他配不上自己女儿,M和L经过艰苦战斗,才终于走到一起。
但结婚后,M发现,这是一场更可怕的噩梦,因为L的家庭是看似风光但其实有着很多债务和不为人知的困难,要还这些债务和化解这些困难,他得付出比初恋多10倍的努力,而且还不一定有什么结果。尤其令他痛苦的是,他发现,妻子L的兄弟姐妹中有多名像F一样只索取不付出的人,不管他对他们做了什么,他们都觉得心安理得,心中没有一点愧疚。
他还发现,岳父大人是一个更厉害的付出者。如果说,M的付出程度是10分的话,岳父的付出程度可以达到20分。这令M感到崩溃,同时他还逐渐明白了一点:他妻子的兄弟姐妹们之所以成为只知索取的“恶人”和“废人”,原因就在于岳父大人极端的付出。
和M聊天时,我问M,这些遭遇让你学到了什么。一开始,他回答说,他得到的教训是,他应该和妻子离婚,最好先一个人生活一段时间,再考虑重新组建家庭,而且一定不要再找妻子这样的人。
我再问他,妻子是付出者,你要分手;初恋女友是索取者,你也已分手,那么你该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如果说,索取者不是你的正确小姐,付出者也不是,那么你的正确小姐该是什么样的人?
看起来,答案应该是一个索取与付出平衡的女子。但是,M似乎又觉得对这样的女子没什么感觉,同时也觉得自己也吸引不了这种平衡、灵活而相对健康的女子。
我继续问他,如果说,每一次缘分都是一个功课的话,你从这两次功课中学到了什么?
M说,他已经有了经验教训,初恋的教训是,不要找一个索取者,这次婚姻的教训是,不要找一个极端的付出者……
我提醒说,这样听上去,答案好像寄托在了别人身上,哦,原来你的人生幸福就是取决于找一个什么样的老婆的,找到了就OK,找不对就痛苦,而且痛苦的责任不在自己身上而在对方身上。
这时,他才明白过来,说,我得改变自己,既不要继续做纯粹的付出者,也不要做纯粹的索取者,我要学会平衡。或者,我既可以做一个付出者,也可以做一个索取者,我可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