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欺负,我的心很痛【育儿专家解答】
(2011-04-11 19:46:31)
标签:
育儿专家解答心理咨询父母亲子关系杂谈 |
分类: 伴你同行【体验-咨询-成长】 |
下面是一封家长的来信:
阿达丽老师:
您好。有个困惑我一直无法走出,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
我的儿子快3岁了,有些胆小,也很内向。每次我会带他出去和小朋友们玩,如果小朋友抢了他的玩具,他就会站在那里哭,不知道保护好自己的东西,更不知道怎样去把玩具抢回来。而且很多时候,如果小朋友推了他,或者是搡了他一下,他也不知道怎么办,只会跑过来在我怀里哭。
那样的时候,我的心很疼,我知道我的孩子受了委屈,受了欺负,但是,那样的时候我又不可能去告诉他:你去把玩具抢回来,或者告诉他说,你也可以去推那个小朋友!看着他那么委屈的样子,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曾经因为不想让他受欺负而减少了带他出去的次数,但是发现那样也不好。现在带他出来玩,又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办?我需要怎么做,才能帮助我的孩子不受欺负?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上了幼儿园后他怎么办?
这样时候,我感觉很无助,我到底该怎么做?请老师能百忙之中给我一个答复。
阿达丽老师的回复:
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要爱孩子,那么,没有父母能忍受孩子的受欺负。在幼儿园的门口,类似焦虑、心疼的家长很多“宝贝,你的脸这里怎么红了呀,快告诉妈妈怎么回事?”“儿子,你的手这里怎么了,是不是谁抓你了呀,快告诉妈妈”。。。这位妈妈的问题很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所以,我想和爸爸妈妈们好好说说这个问题:
在这个妈妈的问题中,我可以看到两个层面的困惑,也就是说这是两个问题:
问题一(第一个层面):孩子受欺负了,我的心很疼,我该怎么办?
问题二(第二个层面):孩子受欺负了,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我该怎么引导我的孩子?
所以,每个有这样焦虑或者顾虑的家长,就先要考虑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是第一个层面还是第二个层面?
如果是第一个层面,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有点什么伤害,比如生病、不舒服、被小朋友推了、抓了等,妈妈自己内心的痛很强烈,那么妈妈就一定要知道,此时你内心的痛是你自己的,也就是说孩子面临的处境激起了你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受伤的情结。所以,孩子在当时感受到的痛和你当时感受到的孩子的痛是不一致的,你当时的痛完全是你自己内心的痛,只不过被孩子当前的事件激发起来了而已。所以,你会过度理解孩子此时的“痛”,过度接纳和认同孩子此时的“痛”。
爸爸妈妈如果自己的人格成长的越不完善,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分化的越不好的人,在面对孩子的不良处境时,情绪的感受就越强烈。比如那些孩子稍微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比如被老师训了、被老师罚坐反思角了、被小朋友造成很轻微的伤痕等)就闹到幼儿园、闹到学校去,完全不顾孩子自己内心需求的家长,就属于这一类。
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本来在群体中被推一下、被抢走玩具等是他需要必经和面对的成长之路,而哭也是他本能的一种情绪展示,结果被家长的情绪和态度过分强化,孩子的内心就会更加增强无助和无为感,让他更加觉得自己受伤。而此时,如果过激的父母再去替孩子进行所谓的“解决问题”,孩子内心就会认为应该是这样,爸爸妈妈应该这么做,于是他自己内心的那份面对问题、面对苦难该如何解决的社会功能就退化了,也就是说被“能干”的家长替代了。
徐浩渊博士说过一句话:“我们都有心理伤痕,父母们的心理伤痕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孩子的爱。父母要很好的了解自己的内心,我焦虑什么、我怕什么,把这个能量放在自己身上,把伤痕留在自己这里治疗。”
人无完人,也是这个意思。每个父母在自己成长的时候,总会有自己从原生家庭中带来的没分化好的能力。这些在我们自己有了孩子后,就会更容易被孩子的一些问题和处境激发出来。所以,当你为孩子伤感、心痛、过度焦虑时,一定要告诉自己,这是我的感受,想想我为什么会这样紧张,会这么心疼? 把孩子的痛和自己的痛区分开来,这时,你再面对孩子的痛时,做出的就是真正的爱和引导。
至于第二个层面,面对孩子这样的时候,父母该怎么帮?这个问题是行为层面的,就相对好处理。
孩子2岁后,就需要和同伴在一起,他是不断成长的。在同伴的集体中,每个孩子都会曾经被抢、被推、被“欺负”过,但每个孩子都会用自己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智慧走过来,学会去面对这些问题。所以,也可以说这些不公平的待遇应该一样是孩子成长中需要的营养,其重要性不亚于那些正面的积极情绪。
所以,不要带孩子藏在家里不出来,而是要勇敢的继续走出来。多带孩子参与群体,让他自己在群体中去学会自己该怎么做。今天、明天、他的反应是哭,但是,后天可能就不是了,再后天他可能就会找到自己的应对方法。父母千万不要忘记了,孩子是一天天成长和学习的!
这期间,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宣泄情绪时,毫无怨言和指责的耐心陪伴他,鼓励他继续回到群体中,对于他后来尝试的方法给与肯定的鼓励就够了。当然,对于孩子过激的、损害自己和他们健康的反应方式则需要适当的引导。
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父母健康的爱与呵护!
愿天下所有辛苦的家长,都不要忘记了和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