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春期:用爱的沟通取代教育

(2011-03-10 18:46:35)
标签:

青春期

亲子关系

心理

沟通

子女教育

为人父母

青少年成长

杂谈

分类: 两性关系【婚姻-情感-爱情】

来咨询的人群中有相当多数的父母关心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普遍感受到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的困难,他们知道用说教武断强硬的方式对待孩子不行了,要与孩子做朋友,但怎么做朋友又似乎无从下手。

对待青春期的孩子,与其教育不如沟通。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的父母首先提升对自己和他人的信念,就是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教育的能力。人的本性都是向善的,都愿意正向发展自我,而好的沟通所带来的优质亲子关系是孩子自我教育和成长的阳光、水分与土壤。所以父母的任务是培养好的亲子关系,致力于心与心的沟通,而不是头脑对头脑的说教。真正的沟通所产生爱的品质才能促进孩子完成自我教育。

青春期:用爱的沟通取代教育

1、首先颠覆一个观念:听话就是好孩子!好孩子的定义究竟是什么?有一位家长说——我儿子小时候挺听话挺好,在他的眼里,只要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就是好孩子,就挺好。其实这样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把孩子看成没有自我的木偶,孩子的成长完全依从于外界的价值,他们要依从来自外界无数的好的标准,将形成追求完美主义的人生观,会活得很累很有压力,因为他们究竟不是超人。好孩子应该有一个更宽的底线,不有意伤害他人不犯法就是好孩子,父母要学会敢于接受孩子的逆反,让孩子有自己对于生活的主见,发展孩子的自发性而非强迫性才是真正爱孩子。

2、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在失败的亲子关系中,父母总是感觉自己付出很多,但孩子似乎不理解。父母需要意识到:头脑里知道一个人是爱自己的与心感受到一个人的爱是不同的,会爱的人是以对方需要的方式爱他,而不是以自己的方式爱他,当我们以对方喜欢的方式爱他,他才会有心动的感觉,而来自内心好的的感觉才能滋养孩子的成长。

3、谁该先理解谁?任何僵硬的关系要化解肯定要有一方先去理解包容另一方。在亲子关系中是大人先理解孩子还是孩子先理解大人?我们当然需要吃过更多盐走过更多桥的父母先理解孩子,而许多父母的问题是首先指责抱怨孩子不理解大人,却从来没有试着站在孩子角度首先体谅一下孩子的感觉和心情。

4、理解的关键是倾听。如果做父母的能够准备好不以自己的好恶标准要求孩子,尊重孩子自己独立的人格,并愿意以先去理解孩子的姿态与孩子互动,那么一个良好的沟通才可能开始了。要理解先了解,学会倾听孩子为什么生气、撒谎、逃学、嫉妒、打架...然后共情,设身处地的体验孩子的感觉,并说出孩子的感觉,接受孩子的感觉。最忌讳拿自己既定的想法、教条、公式,形象去对抗孩子的感觉:如你怎么能你不能...你看人家...”“你太让我失望了...等等。

5、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毛病、缺点。如果孩子有了任何情绪和行为都得到了父母的接纳和包容,他们知道自己在父母眼里怎么样都会被接受,父母爱自己并不因任何条件(学习好、听话懂事、有特长等),知道自己不用那么完美,不用样样都好,那时心里的压力减少了,才敢于主动去认识自己的问题和错误,而不用回避或隐瞒。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沟通中感受父母的爱从而调整自己获得成长的。

    
    6、鼓励孩子的自我管理。如果一定要加进一点教育,在方式上也要避免公开强迫和暗示强迫,针对孩子的问题,父母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意见,让孩子自主思考是否接受这样的教导,让孩子去经验自己的生活,哪怕是错的,也要由孩子自己总结生活教训。父母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自己的孩子输不起,于是帮助安排好孩子的每一步道路,孩子不用去想自己怎么生活。其实不是孩子输不起,是家长自己输不起。父母不可能永远替孩子生活,孩子早晚要离开一个现成的指导,去开创自己的生活,是在父母的支持下经历挫败勇敢地站起来从而不断确定自己的生活道路,还是在恐惧的阴影下长大直到没有任何依靠时只能压抑自己不敢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更好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