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用爱的沟通取代教育

标签:
青春期亲子关系心理沟通子女教育为人父母青少年成长杂谈 |
分类: 两性关系【婚姻-情感-爱情】 |
来咨询的人群中有相当多数的父母关心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普遍感受到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的困难,他们知道用说教武断强硬的方式对待孩子不行了,要与孩子做朋友,但怎么做朋友又似乎无从下手。
对待青春期的孩子,与其教育不如沟通。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的父母首先提升对自己和他人的信念,就是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教育的能力。人的本性都是向善的,都愿意正向发展自我,而好的沟通所带来的优质亲子关系是孩子自我教育和成长的阳光、水分与土壤。所以父母的任务是培养好的亲子关系,致力于心与心的沟通,而不是头脑对头脑的说教。真正的沟通所产生爱的品质才能促进孩子完成自我教育。
1、首先颠覆一个观念:听话就是好孩子!好孩子的定义究竟是什么?有一位家长说——我儿子小时候挺听话挺好,在他的眼里,只要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就是好孩子,就挺好。其实这样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把孩子看成没有自我的木偶,孩子的成长完全依从于外界的价值,他们要依从来自外界无数的好的标准,将形成追求完美主义的人生观,会活得很累很有压力,因为他们究竟不是超人。好孩子应该有一个更宽的底线,不有意伤害他人不犯法就是好孩子,父母要学会敢于接受孩子的逆反,让孩子有自己对于生活的主见,发展孩子的自发性而非强迫性才是真正爱孩子。
2、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在失败的亲子关系中,父母总是感觉自己付出很多,但孩子似乎不理解。父母需要意识到:头脑里知道一个人是爱自己的与心感受到一个人的爱是不同的,会爱的人是以对方需要的方式爱他,而不是以自己的方式爱他,当我们以对方喜欢的方式爱他,他才会有心动的感觉,而来自内心好的的感觉才能滋养孩子的成长。
3、谁该先理解谁?任何僵硬的关系要化解肯定要有一方先去理解包容另一方。在亲子关系中是大人先理解孩子还是孩子先理解大人?我们当然需要吃过更多盐走过更多桥的父母先理解孩子,而许多父母的问题是首先指责抱怨孩子不理解大人,却从来没有试着站在孩子角度首先体谅一下孩子的感觉和心情。
4、理解的关键是倾听。如果做父母的能够准备好不以自己的好恶标准要求孩子,尊重孩子自己独立的人格,并愿意以先去理解孩子的姿态与孩子互动,那么一个良好的沟通才可能开始了。要理解先了解,学会倾听孩子为什么生气、撒谎、逃学、嫉妒、打架...然后共情,设身处地的体验孩子的感觉,并说出孩子的感觉,接受孩子的感觉。最忌讳拿自己既定的想法、教条、公式,形象去对抗孩子的感觉:“如你怎么能”?“你不能...你看人家...”“你太让我失望了...”等等。
5、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毛病、缺点。如果孩子有了任何情绪和行为都得到了父母的接纳和包容,他们知道自己在父母眼里怎么样都会被接受,父母爱自己并不因任何条件(学习好、听话懂事、有特长等),知道自己不用那么完美,不用样样都好,那时心里的压力减少了,才敢于主动去认识自己的问题和错误,而不用回避或隐瞒。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沟通中感受父母的爱从而调整自己获得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