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钝”感觉
(2011-02-21 08:33:43)
标签:
心理健康情绪成长领悟杂谈 |
分类: 伴你同行【体验-咨询-成长】 |
35岁的方红兵在政府机关工作,在领导,同事和下属眼中,他是个很不错的人,就是有点内向,敏感。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个性格内向的人,但承认有敏感多疑的毛病,也常常因此而烦恼,苦闷。
他经常怀疑爱人,同事和领导,甚至包括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别人都不在乎的事情,他总要犯嘀咕,拿不起,放不下。总是担心这担心那,心里很少有快乐幸福感。有一次,他正在家里看电视,忽然电话铃响了起来,他拿起电话,是一位男士打来的,问他妻子是否已经出门?一开始他也没多想,然而恰巧此时电视里的一个镜头刺激了他,联想到刚才妻子在梳妆台前打扮的情景,他一下子坐不住了,满脑子都是妻子与男人拥抱接吻的画面。慌乱怀疑中,他急忙给妻子打手机,可无人接听。这件事让他对一直深爱的妻子产生了怀疑。以前他很少陪妻子逛街,现在不用妻子要求便主动提出陪同。每天妻子下班回家后,他都会偷偷检查她脱下的外衣,闻一闻衣服上有没有烟叶。
在单位,他只要看见别人窃窃私语,就以为是在说自己的坏话,甚至怀疑别人知道了自己家里的事情。若是被人无意中看了自己一眼,他就会慌张不安,觉得别人不怀好意,别有用心。渐渐地,爱人和同事都觉得他有些不可理喻,而他自己更是痛苦万分。他知道自己很爱妻子,也不想在工作上出问题,却总是忍不住怀疑别人。为此他感到压力特别大,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心理分析: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群中有20%是属于高敏感群体,他们有天赋,感觉敏锐,多虑,过于认真,过度自省,内向,好面子,紧张,举轻若重,患得患失。这些性格特点容易使他们在工作上陷入困境。因为这些敏锐的感觉会变成对环境的过敏,仿佛心灵不停地接受信息,产生过度的联想,从而一刻也得不到休息。这种对环境的过度敏感对他们的身心产生过度的驱动,产生紧张的感觉,最后耗尽他们的能量,使他们无法继续生活和工作,抑郁随之而生,健康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减压处方:
接纳自己的敏感,但要劳逸结合,加强户外运动,为所当为
了解自己的敏感特性,将它转变为工作中创造性,但在人际交往中要限制使用。要想保持对工作的激情和热情,不受人际矛盾的纷扰,必需将工作和休息合理安排好,因为持续工作会使自己陷入紧张状态难以自拔。户外运动能使人际关系变得轻松而不过敏。敏感地思维是一回事,行动应该是为所当为,而不是为所欲为。
欣赏自己的成果,让成就感代替自责和沮丧
高敏者容易产生贬低自己成就的倾向,不会知足常乐。应该为自己所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成功而高兴和满足,用休息或娱乐奖励一下自己,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努力。如果总是因为没有取得最终的成功而过度鞭策自己,就会不喜欢现在的自己,看到进步的自己才能高兴地努力,这是给自己心灵加油的方式。
了解自己的能力极限,容忍自己的挫折和失败,学会放下
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但同时要了解自己的能力极限。工作顺利时,不要认为自己是万能的,因而承担过多的任务和责任;在工作中不顺利的时候,要学会求助于他人,获得各方面的支持,包括心理医生,甚至要学会在自己的极限到来之前停止工作。所有的枯竭只是暂时的,激情和才能是可以恢复的。
和别人交往时,如果遇到自己不高兴的事情,要学会直接表达,明白自己的界限
高敏者很容易小心翼翼地与人相处,怕得罪人,结果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委屈了自己,最后导致精神上的精疲力竭。坦诚沟通是最好的桥梁,因为我们的敏感使我们对别人的意思过度解读,其实事情没那么复杂。学会说不,不仅不会得罪人,还能使人了解你的界限。对于高敏者需要想得简单一些,行动在思维之前,事情就容易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