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登封嵩阳书院之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

(2012-03-16 16:55:31)
标签:

拓本

中原拓拓

碑帖

大唐圣德感应碑

文化

分类: 分享經典拓本

http://s16/middle/6e1d6b26tbb587f8e9d4f&690“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 TITLE="登封嵩阳书院之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 />

全称《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在嵩阳书院大门前西10米处。全碑由基座、碑身、碑额、云盘、碑脊五层雕石组成。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二月五日立,通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雄伟壮观,为河南最大的石碑。


额题“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12个篆字。碑文25行,行53字;主要记述唐玄宗李隆基为寻求“长生不老”之碑阴刻有宋熙宁辛亥张琬等名家题名。历代鉴赏家评比碑:“书法道雅、姿态横生、法遒理整、无一懈笔,在历代碑文中鲜见”。清王澍《虚舟题跋》说:“唐人隶书之盛无如季海,隶书之工,亦无如季海。”。。唐时多以楷法作隶书。然而,欣赏徐浩《嵩阳观记》碑刻,他隶法多以篆入,取法汉碑。劲健而不失飘术,命嵩阳观道士孙太冲炼丹九转的故事。李林甫撰文,著名书法家徐浩八分隶书,字态端正,一丝不苟,堪称唐隶上乘作品。

 赵明诚评说:“其文与事俱不足道,正宜铲去之为名山洗垢,惟是碑为徐定公浩古隶,笔法遒雅,姿态横生艺林中以自难废耳。”(《说嵩》)但是,在当时的大气候下,徐浩的隶书也难免以受楷法用笔的影响,转折稍硬,挑提欠含蓄。        

   徐浩(703-782)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名门望族。官至彭王傅、会稽郡公、太子少师。徐浩自幼精通翰墨,其祖师道,其父峤之,均是书家,浩深得家传,又书宗二王,尤醉心于王献之。《宣和书谱》称:“盖浩书锋藏画心,力出字外,得意处往往近似王献之,开元以来,未有比者。”玄宗时,宰相张说见所作《喜雨》、《五色鸽》两赋,十分器重,荐为丽正殿校理。唐肃宗即位,受到肃宗宠爱,由襄州刺史召为中书舍人,四方诏令多出其手,其书法作品在民间多有流传。徐浩长于鉴赏,两次受命访书,收集二王书迹。有《古迹论》、《论书》传世。他善书法诸体,曾写屏风42幅,所题多《文选》五言诗,八体皆备,其中“朔风动秋草”等十多字,或草或隶,尤为精绝。李邕赞云:“徐季海书若春云之高,无梯可上,幽谷之深,无径可寻,开元以来无比者。”但对他的字表示不满的人也有不少。如《吕总续书评》云:“徐浩真行书固多精熟,无有意趣。”李煜也说:“徐浩得右军之肉而失于俗。”米芾甚至说:“《董孝子》、《不空》皆晚年恶札,全无研媚,此自有识者知之。”所传书迹,除《不空和尚碑》外,还有隶书碑《嵩阳观记颂德感应颂》。

 

清景日昣《说嵩》评此碑“笔法遒雅,姿态横生”、“世状其法‘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徐书刻石存世极少,独嵩阳书院大唐碑字迹保存完好,为世人珍贵。大唐碑阴有宋熙宁辛亥年张琬等人和宣和乙己年卢汉杰等人题名。《说嵩》谓“卢汉杰书秀逸有法,为宋刻之冠”。另外,碑阴和两侧刻满了金至民国游人题名和唾骂李林甫的诗文。此碑还以雕刻精美而称著。长方形碑座四面刻有10个窟龛,前后各三,两侧各二。龛内各有1座高浮雕武士像。均高举一手,另一手或握蛇、或提鱼、或执蟾、或拿兵器……鼓目凸腹,开裆丁步,筋肌突暴,姿态威武。龛外平面上线刻童子与卷草。碑首分三层,下层为额文,额文两边浮雕双龙和麒麟;中层为两石并砌承托龙珠的云盘,盘身遍刻大朵云气图案;上层为碑脊,雕有巨大工细的二龙戏珠,此装饰既调和了碑首单调的氛围,又平衡了碑顶的重心,使整个碑身牢固稳健。该碑石质细腻,虽历经1250多年的阳光暴晒,风雨侵袭,至今仍碑面光滑,乌黑油亮,被誉为大唐碑“三绝”。


该碑原在书院西南30米处,因地质下沉,碑身严重倾斜,故1984年迁至现址。唐代的文化艺术自开元盛世以后,发展到成熟阶段。嵩阳书院大唐碑的雕刻艺术正处在这一成熟阶段的顶峰,因而在唐代石刻中,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963年6月20日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