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因此,风来自北方叫做北风,风来自南方叫做南风。气象台站预报风时,当风向在某个方位左右摆动不能肯定时,则加以“偏”字,如偏北风。当风力很小时,则采用“风向不定”来说明。
http://www.kepu.net.cn/gb/earth/weather/wind/images/wnd00801_pic.jpg
风向的测量单位,我们用方位来表示。如陆地上,一般用16个方位表示,海上多用36个方位表示;在高空则用角度表示。用角度表示风向,是把圆周分成360度,北风(N)是0度(即360度),东风(E)是90度,南风(S)是180度,西风(W)是270度,其余的风向都可以由此计算出来。如左图所示。
为了表示某个方向的风出现的频率,通常用风向频率这个量,它是指一年(月)内某方向风出现的次数和各方向风出现的总次数的百分比,即
风向频率=某风向出现次数/风向的总观测次数×100%
由计算出来的风向频率,http://www.kepu.net.cn/gb/earth/weather/wind/images/wnd00804_pic.jpg可以知道某一地区哪种风向比较多,哪种风向最少。根据观测发现,我国华北、长江流域、华南及沿海地区的冬季多刮偏北风(北风、东北风、西北风),夏季多刮偏南风(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测定风向的仪器之一为风向标,它一般离地面10-12米高,如果附近有障碍物,其安置高度至少要高出障碍物6米以上,并且指北的短棒要正对北方。风向箭头指在哪个方向,就表示当时刮什么方向的风。测风器上还有一块长方形的风压板(重型的重800克,轻型的重200克),风压板旁边装一个弧形框子,框上有长短齿。风压板扬起所过长短齿的数目,表示风力大小。现在,气象台站普遍采用得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EIJ型电接风向风速计。
|
在气象台站发布的天气预报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风向北转南,风力2到3级。这里的“级”是表示风速大小的。
风速就是风的前进速度。相邻两地间的气压差愈大,空气流动越快,风速越大,风的力量自然也就大。所以通常都是以风力来表示风的大小。风速的单位用每秒多少米或每小时多少公里来表示。而发布天气预报时,大都用得是风力等级。
风力的级数是怎样定出来的呢?
一千多年以前的我国唐代,人们除了记载晴阴雨雪等天气现象之外,也有了对风力大小的测定。唐朝初期还没有发明测定风速的精确仪器,但那时已能根据风对物体征状,计算出风的移动速度并订出风力等级。李淳风的《现象玩占》里就有这样的记载:“动叶十里,鸣条百里,摇枝二百里,落叶三百里,折小枝四百里,折大枝五百里,走石千里,拔大根三千里。”这就是根据风对树产生的作用来估计风的速度,“动叶十里”就是说树叶微微飘动,风的速度就是日行十里;“鸣条”就是树叶沙沙作响,这时的风速是日行百里。另外,还根据树的征状定出来的一些风级,如《乙已占》中所说,“一级动叶,二级鸣条,三级摇枝,四级坠叶,五级折小枝,六级折大枝,七级折木,飞沙石,八级拔大树及根”。这八级风,再加上“无风”、“和风”(风来时清凉,温和,尘埃不起,叫和风)两个级,可合十级。这些风的等级与国外传入的等级相比较,相差不大。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力等级。
两百多年以前,风力大小仍没有测量的仪器,也没有统一规定,各国都按自己的方法来表示。当时英国有一个叫蒲福的人,他仔细观察了陆地和海洋上各种物体在大小不同的风里的情况,积累了五十年的经验,才在1805年把风划成了13个等级。后来,又经过研究补充,才把原来的说明解释得更清楚了,并且增添了每级风的速度,便成了现在预报风力的“行话”。有些地方还把风力等级的内容编成了歌谣,以便记忆:
零级无风炊烟上;一级软风烟稍斜;
二级轻风树叶响;三级微风树枝晃;
四级和风灰尘起;五级清风水起波;
六级强风大树摇;七级疾风步难行;
八级大风树枝折;九级烈风烟囱毁;
十级狂风树根拔;十一级暴风陆罕见;
十二级飓风浪滔天。
风在每秒钟内所移动的距离--风速,其口诀是“从一直到九,乘2各级有”。意思是:从一级到九级风,各级分别乘2,就大致可得出该风的最大速度。譬如一级风的最大速度是每秒2米,2级风是每秒4米,3级风是每秒6米……依此类推。各级风之间还有过渡数字,比如一级风是每秒1-2米,2级风是每秒2-4米,3级风是每秒4-6米,诸此类推。下面是一张风力等级表。
风力等级表
风力等级
|
海面浪高 (米)
|
海面和渔船征象
|
陆上地面物征象
|
相当风速
(米/秒)
|
一般
|
最高
|
范围
|
中数*
|
0 |
-
|
-
|
平静
|
静烟直上
|
0.0~0.2
|
0
|
1 |
0.1
|
0.1
|
有微波
|
烟能表示风向,树叶略有摇动
|
0.3~1.5
|
1
|
2 |
0.2
|
0.3
|
有小波纹,渔船摇动
|
人面感觉有风,树叶有微响,旗子开始飘动,高的草和庄稼开始摇动
|
1.6~3.3
|
2
|
3 |
0.6
|
1.0
|
有小浪,渔船渐觉簸动
|
树叶及小枝摇动不息,旗子展开,高的草和庄稼摇动不息
|
3.4~5.4
|
4
|
4 |
1.0
|
1.5
|
浪顶有些白色泡沫,渔船满帆时,可使船身倾于一侧
|
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树枝摇动,高的草和庄稼波浪起伏
|
5.5~7.9
|
7
|
5 |
2.0
|
2.5
|
浪顶白色泡沫较多,渔船收去帆之一部
|
树叶及小枝摇摆,内陆的水面有小波,高的草和庄稼波浪起伏明显
|
8.0~10.7
|
9
|
6
|
3.0
|
4.0
|
白色泡沫开始被风吹离浪顶,渔船缩帆大部分
|
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撑伞困难,高的草和庄稼不时倾伏于地
|
10.8~13.8
|
12
|
7 |
4.0
|
5.5
|
白色泡沫离开浪顶,被吹成条纹状
|
全树摇动,大树枝弯下来,迎风步行感觉不便
|
13.9~17.1
|
16
|
8 |
5.5
|
7.5
|
白色泡沫被吹成明显的条纹状
|
折毁小树枝,人迎风前行感觉阻力甚力
|
17.2~20.7
|
19
|
9 |
7.0
|
10.0
|
被风吹起的浪花使水平能见度减小,机帆船航行困难
|
草房遭受破坏,房瓦被掀起,大树枝可折断
|
20.8~24.4
|
23
|
10 |
9.0
|
12.5
|
被风吹起的浪花使水平能见度明显减小,机帆船航行颇危险
|
树木可被吹倒,一般建筑物遭破坏
|
24.5~28.4
|
26
|
11 |
11.5
|
16.0
|
被风吹起的浪花使水平能见度明显减小,机帆船遇之极危险
|
大树可被吹例,一般建筑物遭严重破坏
|
28.5~32.6
|
31
|
12 |
14.0
|
-
|
海浪滔天
|
陆上少见,其摧毁力极大
|
>32.6
|
>31
|
其实,在自然界,风力有时是会超过12级的。象强台风中心的风力,或龙卷风的风力,都可能比12级大得多,只是12级以上的大风比较少见,一般就不具体规定级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