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 降水是指在大气中冷凝的水汽以不同方式下降到地球表面的天气现象。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雹等,其中以雨雪的形式为主,本文主要介绍降雨的形成和分类。 形成机理 降雨的形成其实就是云滴增大为雨滴并降至地面的过程。(通常把半径小于100μm的水滴称为云滴,半径大于100μm的水滴称雨滴。标准云滴半径为10μm,标准雨滴半径为1000μm,从体积来说,半径1mm的雨滴约相当于100万个半径为10μm的云滴)。 使云滴增大的过程主要有二:一为云滴凝结或凝华增长。一为云滴相互冲并增长。实际上,云滴的增长是这两种过程同时作用的结果。 凝结或凝华增长过程是指云滴依靠水汽分子在其表面上凝聚而增长的过程。在云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由于云体继续上升,绝热冷却,或云外不断有水汽输入云中,使云内空气中的水汽压大于云滴的饱和水汽压,因此云滴能够由水汽凝结而增长。但是,不论是凝结增长过程,还是凝华增长过程,都很难使云滴迅速增长到雨滴的尺度,而且它们的作用都将随云滴的增大而减弱。可见要使云滴增长成为雨滴,势必还要有另外的过程,这就是冲并增长过程。 云内的云滴大小不一,相应地具有不同的运动速度。大云滴下降速度比小云滴快,因而大云滴在下降过程中很快追上小云滴,大小云滴相互碰撞而粘附起来,成为较大的云滴。在有上升气流时,当大小云滴被上升气流向上带时,小云滴也会追上大云滴并与之合并,成为更大的云滴。云滴增大以后,它的横截面积变大,在下降过程中又可合并更多的水云滴。有时在有上升气流的云中,当大小水滴被上升气流挟带而上升时,小水滴也可以赶上大水滴与之合并。由于冲并作用,雨滴不断增大,当雨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时不能克服空气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下降到地面就形成了降雨。 |
降雨的类型。
依据造成空气上升运动的成因,可把降雨分成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和台风雨四种类型。
对流雨
对流雨是由于高空和地面的空气对流强烈,地面热空气对流上升冷却过程中形成的降雨,一般在热带地区的午后比较常见。其形成的条件是:空气湿度很高,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造成不稳定的对流运动,气块强烈上升,气温急剧下降,水汽迅速达到饱和而产生对流雨。这类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并伴随雷电现象,所以又称热雷雨。从全球范围来说,赤道带全年以对流雨为主,通常只见于夏季。在中高纬度,对流雨主要出现在夏半年,冬半年极为少见。
http://hh.a.5d6d.com/userdirs/0/1/cmfcn/attachments/month_1006/10060415517cb84ddfea061784.jpg
地形雨
气流沿山坡被迫抬升引起的降水现象,称地形雨。暖湿气流在前进中,遇到较高的山地阻碍被迫抬升,因高度上升,绝热冷却,在达到凝结高度时,便产生凝结降水。地形雨多发生在山地迎风坡,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基本上都和地形雨有关。背风侧,因水汽含量已大为减少,更重要的是气流越山下沉,绝热增温,气温升高,发生焚风效应。所以背风侧降水很少,形成雨影区。
http://hh.a.5d6d.com/userdirs/0/1/cmfcn/attachments/month_1006/10060415549a8689a16a9f1713.jpg
|
||
|
|
||
|
|
|
||
|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