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宿命论之两性繁殖——人类为什么不会多性繁殖?

(2011-05-23 14:30:12)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生物从单性繁殖进化到两性繁殖,未来会出现三性、四性,甚至更多性别的繁殖吗?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如果我们把生物计划从单性到双性这种发展做一个不完全归纳的话,那么似乎三性繁殖是一个必然的结论。

    但是,生物的进化需要理由,为什么要从单性到双性,为什么又要从双性到多性呢?我们需要尝试在这种进化中寻求一个合理的逻辑。

    我认为事实上可能我们永远都无法看到人类三性繁殖那一天的来临。

    让我们比较一下,单性繁殖与多性繁殖,对于人类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单性繁殖限制了基因的组合和优化,优秀的基因无法通过组合加强。单性繁殖的方式将最终导致一些不那么优秀的基因携带者最终消亡;而多性繁殖则比较好的保证了基因多样性,使得基因可以反复组合,大大的提升了优秀基因最终组合在一起的效率。从这个逻辑来看,单性繁殖到多性繁殖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再让我们比较一下双性繁殖和多性(多于两性)繁殖。实际上参与繁殖的性别数量越多,基因多样性的表达应该是越好,这是多性繁殖的优势。但是让我们思考一种极端情况,100性繁殖!跟99性繁殖比较,它的基因多样性的优势是非常微弱的,但是带来的交配的效率下降是极大的,意味着新的第100性需要寻求满意的另外99个性别的生物个体一起来完成交配,效率比99性地下不止一倍!

    于是我们发现了问题,多少性繁殖更为合理,关键取决于基因多样性效率和交配效率之间的平衡——毕竟种群需要相当的数量作为基础,且庞大的繁殖数量可以相当程度上弥补基因多样性上的不足。

    那么结论是显然的,两性繁殖的难度大大的小于三性甚至更多性的繁殖,但是效率非常之高,同时适当的保持了基因多样性。

    因此,也许,我们永远也看不到三性深证更多性的繁殖力。

 

    为什么叫做“科学宿命论”。当我们把一些问题深入思考的时候,会发现其实冥冥之中我们生活在一种简单的原则之内,我们无力改变或者打破这些规则,就仿佛是一种“宿命”,所以我自嘲的把这些零散的观点统称为“科学宿命论” :)

     下一篇的题目是“科学宿命论之朝代更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