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组邱敬云内研讨课《圆锥体积》教学反思

(2022-04-25 14:31:39)
标签:

杂谈

分类: 数学教研组

教学圆锥的体积是在掌握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圆锥体积的推导,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圆锥的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关系。首先巧设问题:用圆锥装满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空圆柱里,倒几次正好倒满?每次水的高度是圆柱高度的几分之几?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都明白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但教学过后,仍感到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当然,也有许多收获。

一、收获

1.每个学生都经历“猜想估计---设计实验验证---发现算法”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一次探究学习的过程。

2 .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察,先猜测圆柱和圆锥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学习目标。在应用公式的教学中,又把问题转向到课初学生猜测且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出圆锥的体积,终于使悬念得出了满意的结果,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二、不足:

1.许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忘记除以3,需要加强训练。

2.实验教材数量有限,只能起到演示作用,学生成为被动的观看者,不能实现人人参与操作探究。

3.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于一些需要灵活判断的题目还是不能有较好的把握,从而也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该体积公式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了较简单的和较低的层面。在与圆柱的体积的联系中,思维的灵活度不够。

三、措施: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时认真仔细。

2.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者,在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注重操作、实践,可以让教学达到最高效。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会思考、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同时,在操作与实践的过程中让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有参与的兴趣,让他们也能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使他们懂得他们也可以通过玩掌握到数学的知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