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冯丽娟《第四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2019-12-20 11:32:19)
标签:

教学设计

分类: 语文教研组

第四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冯丽娟

【授课时间】 20191016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编了本单元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桥》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时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夫妇善良、美好的心灵,《在柏林》则通过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的残酷现实。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但此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事物不太关注,可能不能深入体味文中的意境。因此,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在学生领悟文章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点拨和提升,使学生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学习目标】

1.会写22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3. 能紧扣情节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4.留意环境描写,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 说一说你读过哪些小说?

总结: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读单元导语,明确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小说,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小说的资料,整理出: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按照篇幅长短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与理解情况。

咆哮  嗓子  流淌  沙哑   揪出

呻吟  废话  熄灭  掀开  困难

糟糕  皱眉  湿淋淋   后脑勺  

汹涌澎湃  唉声叹气   嘿嘿笑

重点指导“口”字旁的字的写法和左中右结构的字的写法。

2.出示两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两组词语的不同

咆哮    轰鸣     吞没     风暴     寂静

势不可当     汹涌澎湃     寒风呼啸 

波涛轰鸣     潮湿阴冷     狂风怒吼

 

沙哑    呻吟     惊慌    沉思    抱怨  

倾听    探望     照顾    忧虑    清瘦

跌跌撞撞     心惊肉跳   自作自受  忐忑不安   

指手画脚     不假思索   神志不清

通过学生的读发现第一组词语是描写环境的,第二组词语是描写人物的。

三、读文,感受人物形象

1. 快速默读课文,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全班交流:通过读文,简单介绍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 品读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4)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5)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6)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7)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8)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9)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理解忐忑不安,并试着用忐忑不安写一段话。

四、总结: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以后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特别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