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刘伟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文言中的智童》教学设计
(2019-07-01 11:45:17)
文本分析: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古老而美丽的故事,运用最精炼的文字将中国古代文化以故事的形式一一呈现给孩子们,并使得这些久远的历史人物,轻松地进入儿童的思想领域,与他们的血脉相连接。选文中的三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分别讲述了中朝小儿、王戎、陈元方这三个孩子的智慧故事。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努力做一名“智童”。
教学目标:
1、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大意,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为初中学习文言文作好铺垫。
3、通过比较阅读,梳理出文言文里几个智童的共同特点:思维敏捷,观察仔细,勤于动脑,从而获得启迪,自己在生活中也要试着做一名“智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比较阅读,梳理出文言文里几个智童的共同特点:观察仔细,勤于动脑,思维敏捷,言语巧妙。从而获得启迪,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努力做一名“智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1、回顾《杨氏之子》。
师: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第一篇文言文吗?下面咱们来一起读一下。
生:齐读《杨氏之子》。
2、杨氏子的聪明具体表现在哪儿?
师:文中哪句话表现杨氏子的聪慧呢?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孔君平用杨这个姓来捉弄他,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氏子也用孔这个姓来回敬他,说没有听说孔雀是你家的禽。
师:你用我的姓开玩笑,我也用你的姓作文章,其实这也是一种语言艺术,既巧妙又礼貌地回敬了他。(板书:语言艺术)
生:当孔君平的话音刚落,杨氏子就应声而答,说明他的反应很快。
师:反应快,回答妙。像杨氏子这样聪明的孩子,我们把他叫做智童。(板书智童)在我国古代,像这样的智童还有很多,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文言文,再去认识几个这样的智童。(板书文言文里的智童)
3、学习文言文有哪些好方法呢?
师:首先,我想请同学说一说学习文言文有哪些好方法呢?
(可以借助注释、查字典、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师:对,借助注释、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都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运用这些方法,完成我们的阅读任务。
二、
分别找同学朗读《中朝有小儿》、《王戎识李》、《陈太丘与有期》,并找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言文的大意。
三、
1、了解了文章大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文中是如何刻画人物的。
完成下面的学习单。(自主学习)
|
篇目 |
一个主要人物 |
人物语言(文中勾画并分析) |
启示 |
|
《中朝有小儿》 |
|
|
语言艺术 |
|
《王戎识李》 |
|
|
善于观察 |
|
《陈太丘与有期》 |
|
|
守信懂礼 |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3、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说一说这三篇文章有哪些相同点吗?
|
篇目 |
一个主要人物 |
人物语言(文中勾画并分析) |
启示 |
|
《中朝有小儿》 |
|
|
|
|
《王戎识李》 |
|
|
|
|
《陈太丘与有期》 |
|
|
|
|
相同点 |
智童 |
语言描写 |
都能给人启示 |
四、
这三篇文言文用只言片语就鲜明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形象,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魅力!这三篇小文章和我们过《杨氏之子》都是选自同一本书,大家还记得是哪一本吗?对,这本书就是《世说新语》,下面咱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这本书。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读一读,你一定会收获颇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