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李荣华“群文阅读——《送别组诗》”教学设计

(2019-05-28 11:25:16)
分类: 语文教研组

   深入浅出知意象,质朴自然读送别

           ——《送别组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送别诗中的景物,帮助学生读懂送别诗。

2.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学习送别组诗,了解送别诗不同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导入,引入送别

师:同学们,你们平日里积累了不少古诗词,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给你们一个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相关的诗句吗?(出示关键词:思乡)

生诵相关诗句

预设: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师:再来一个关键词:送别

预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   柳色即,读懂送别

师:同学们,送别诗在古代非常流行。因为当时交通、通信很不发达,因此离别容易,详见却难。于是,人们借送别诗表达内心的离别之情,今天我们就走进一组送别诗,感受诗人们的离愁别绪。(板书:送别诗)

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王维的这首诗同学们不陌生,自己读读。(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读)

师:同学们,王维送别自己的朋友元二,在临行之时,他举起了手中的酒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喝了几杯酒?

生:很多杯。因为“更进”就说明他们喝了很多杯。

师:对,一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一杯接一杯地喝,杯杯皆是不舍情啊!同学们,这首诗的尾句是千古名句,当时的人给这首诗配上了音乐,而且要反复吟唱三遍,把不舍之情渲染到极致,所以我们今天也试着用朗读来表达,也读上三遍体会诗人的不舍之情。(生读)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诗人其实早就将自己对朋友的不舍之情藏在写景中了。

生:老师,我觉得可能是就是的意思。

师:非常棒,是谐音,其实就是留。我国古代,亲朋好友分离之时,常常折柳相送,以表达自己不舍之情。所以折柳送别便成了送别诗中的经典画面,而也就成了送别诗中的经典景物。(板书:柳)

师:其实用表达送别之情,最早出现在《诗经 采薇》篇中。

出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学生自读,指名读)

师:这句话是说,当年你我分别的时候,杨柳正青青啊,如今回来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同学们,诗经中的杨柳意象不仅影响了一千多年后的唐朝,还影响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它跨越了时空,这就是经典的力量。(生齐读诗句)

三、”“皆情,深悟送别

师:在送别诗中,作者不仅仅借杨柳寄托诗人的情感,还会借助哪些景物呢?又寄托着诗人怎样的离别之情呢?我们进行小组探究学习。出示要求:

      小组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读两组诗。

第一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二组:《赋得古原草送别》《山中送别》

2.你们觉得诗中哪些景物与离别之情有关,画出来,并说说你们的理由。

交流《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组汇报:我们小组觉得与离别之情有关,因为乘舟说明要离开了,看到小舟载着自己的朋友离开,心里很不舍。

师:那也就是说来人去,看到这便联想到——离别。其实第一组的第二首也写到了

生:(齐)孤帆

小组汇报:我们小组找到的是桃花潭水,桃花潭的水很深,就像汪伦对我的情意很深。

师:是呀,写的水深,表达的却是情深。

生:我们小组发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提到了水——长江,李白和孟浩然的情谊就像长江水那样深。

师:这水长,怎么跟情意深有关联呢?

生:长江之水连绵不绝,就如同我对孟浩然的情意连绵不绝。

师:这两首诗作者都是借来表达离别之情的,有什么不同吗?(板书:水)

生:一个水深就像情意深,一个水长就如情意绵长,思念绵长。

师:水寄托着离愁,有时深深几许,有时情意绵长。其实,借来表达离愁,在送别诗中非常常见。

出示: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严仁《鹧鸪天  惜别》

交流《赋得古原草送别》《山中送别》

预设:这两首诗都是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师:芳草萋萋,满是别情。王维也发出这样的感叹: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离别,让最普通的小草也有了别样的色彩。我们一起来诵读。

师:也是送别诗中常见的景物之一。

出示: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四、   吟唱《送别》,引导探究

师:同学们,其实在送别诗中,诗人不仅会借景物来写自己的离愁别绪,还会借送别的地点,与送别有关的事物等。给大家推荐李叔同的《送别》,这首词是对古典送别诗的致敬,因为它将送别诗中常用的景、事、物都包含了进去。你们会发现,今天我们交流的三种景物都在这首词都有体现。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探究更多的送别诗(配乐吟唱《送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