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马艳英《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18-05-25 14:47:36)分类: 数学教研组 |
《鸽巢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68-6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数学思想】“鸽巢原理”中蕴含数学建模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
1.魔术表演 规则:除去大小王的52张牌,选5人每人随意抽一张,教师猜 老师肯定的说:摸到的这4个球中至少有2个是同颜色的。 2.导入课题:老师能说的准,是因为我知道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和探究有关至少数的问题-----“鸽巢问题” |
达成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
二、共同探索,总结方法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
1.教学例1(由枚举法引出假设法,初步“建模”)----平均分 出示例1 , 4只鸽子飞进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里至少飞进2只鸽子。为什么? 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告诉我们什么,在什么前提下才有这样的结论,理解什么是“总有,至少” 小组合作完成:1、用三角表示鸽子,用圆形表示鸽笼,看看有几种情况记录下来。2、也可以想到一种方法就得到结论(两种方法任选) 教师总结:枚举法、假设法。
练习:5只鸽子飞进4个鸽笼 100只鸽子飞进99个鸽笼 总有一个笼子飞进()只。 |
达成目标:顺应课题,更易于接近学生认识水平的就近思维发展区。
学生初步理解题意
小组合作,并做好记录汇报。 会出现的情况:(4,0,0)(3,1,0)(2,2,0)(2,1,1)或是每个笼子放一只,最后一只无论放到哪里,就是至少2只。 学生也可以尝试用列式表示:4除以3=1(只)……1(只)1+1=2(只) 学生会快速的发现这种题的规律。
|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
在学生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学习例2.
继续追问:8只,10,12只鸽子飞进3个鸽笼,会有什么样的结论。
教师总结“鸽巢原理”鸽子放进鸽笼,如果平均分后有剩余,那么总有一个鸽笼里至少飞进“商+1”只鸽子,如果正好平均分,至少数=0 |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可能出现的结果: 1.枚举法 2.7除以3=2只…1只
根据这些题学生可以小组合作总结规律
8÷3=2…2
10÷3=3…1
12÷3=4 鸽子数除以鸽笼------至少数=商+1 达成目标:仍用鸽笼为素材。一线贯穿,易于前后对比,利于发现规律,从而总结概括“鸽巢问题”的原理。 |
四、反馈巩固,分层练习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
基础:68页做一做1,69页做一做1,2 拓展:练习13 |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要说明理由。 |
五、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
《鸽巢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68-6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数学思想】“鸽巢原理”中蕴含数学建模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
1.魔术表演 规则:除去大小王的52张牌,选5人每人随意抽一张,教师猜 老师肯定的说:摸到的这4个球中至少有2个是同颜色的。 2.导入课题:老师能说的准,是因为我知道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和探究有关至少数的问题-----“鸽巢问题” |
达成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
二、共同探索,总结方法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
1.教学例1(由枚举法引出假设法,初步“建模”)----平均分 出示例1 , 4只鸽子飞进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里至少飞进2只鸽子。为什么? 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告诉我们什么,在什么前提下才有这样的结论,理解什么是“总有,至少” 小组合作完成:1、用三角表示鸽子,用圆形表示鸽笼,看看有几种情况记录下来。2、也可以想到一种方法就得到结论(两种方法任选) 教师总结:枚举法、假设法。
练习:5只鸽子飞进4个鸽笼 100只鸽子飞进99个鸽笼 总有一个笼子飞进()只。 |
达成目标:顺应课题,更易于接近学生认识水平的就近思维发展区。
学生初步理解题意
小组合作,并做好记录汇报。 会出现的情况:(4,0,0)(3,1,0)(2,2,0)(2,1,1)或是每个笼子放一只,最后一只无论放到哪里,就是至少2只。 学生也可以尝试用列式表示:4除以3=1(只)……1(只)1+1=2(只) 学生会快速的发现这种题的规律。
|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
在学生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学习例2.
继续追问:8只,10,12只鸽子飞进3个鸽笼,会有什么样的结论。
教师总结“鸽巢原理”鸽子放进鸽笼,如果平均分后有剩余,那么总有一个鸽笼里至少飞进“商+1”只鸽子,如果正好平均分,至少数=0 |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可能出现的结果: 1.枚举法 2.7除以3=2只…1只
根据这些题学生可以小组合作总结规律
8÷3=2…2
10÷3=3…1
12÷3=4 鸽子数除以鸽笼------至少数=商+1 达成目标:仍用鸽笼为素材。一线贯穿,易于前后对比,利于发现规律,从而总结概括“鸽巢问题”的原理。 |
四、反馈巩固,分层练习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
基础:68页做一做1,69页做一做1,2 拓展:练习13 |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要说明理由。 |
五、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的教学是为了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过程,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本节课设计了“抢凳子”游戏来导入新课,在上课伊始我就说:“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抢凳子”游戏怎么样?并通过三人“抢凳子”游戏得出不管怎样抢“总有一根凳子至少有两个同学”。相机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总有……至少……”。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通过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探究“鸽巢问题”,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能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去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
不足之处是老师的语言表述有待提高。课堂中,数学语言精简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不管怎么放,至少有几本书放进了同一个抽屉中?”这样对学生来说,相对显的通俗易懂。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增强提问的指向性、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