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雀 》导学案
(2013-01-07 10:37:55)| 分类: 英语教研组 | 
《 灰雀 》导学案
 
导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3、通过人物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学习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学习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一、课前预习:
1.文章写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之间的故事。
2.链接:列宁, 1870年4月出生在俄国,列宁是他的笔名。他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领袖和导师,他领导了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他当选为第一届人民委员会的主席。列宁是个伟大的革命家,得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
3.课文在整读课上我们已经读完了,我现在要把他再读一遍,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这些词语我会读
 
二、预习反馈:课文内容我知道:
时间是一年冬天,列宁在公园里看见了_____________,他很_______。经常给_______带来面包渣和谷粒。一天,列宁发现______________,他很______________,一个小男孩说灰雀一定______________。第二天,列宁果然_________。
三、走进课文,在字里行间觅答案。
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出示图片)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它招人喜欢,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招人喜爱。”
灰雀真是“招人喜爱”啊!课文中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吗?
1、从文章中找出你的依据,用笔勾画出来,先在小组内有感情的读一读。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一)品人物行动:
列宁的哪些动作行为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
重点体会以下语句:
A、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经常”体会。
B、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体会列宁的急切心情。
 
★这节课我们认识的名人是前苏联领袖( 
一、读拼音、写汉字。(我能把课文生字写正确)
jiāo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公园里的三只灰雀非常惹人喜爱:两只胸脯是( 
 
2、“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我从这句话中读出(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
友情提示: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再完成下列题目。)
找出列宁和男孩对话的句子,勾画出来,读一读。想一想列宁为什么这样做?
二、预习反馈
1.小组内两人一组,任抽一、两个自然段,互相检查读书情况。
☆抽查段落(同伴填写):
第( 
☆读书评价(在上面打√):
优秀 
2、组内汇报交流预习问题:
温馨提示:
▲小组内一人主要交流,其余补充。
▲组长重点落实好汇报问题的对象和汇报问题时的方式,等待大组交流展示。
三、课堂探究(这个环节把问题集中,安排“学生自读——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汇报,师点拨”,把朗读训练穿插在其中,深入体会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品人物语言
重点从对话中体会:(大屏幕出示)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我没看见”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
1、没……我没看见”
男孩说话为什么要停顿一下呢?他心里想到了什么?应该怎样读?
──男孩爱灰雀,把灰雀捉回了家。想独占灰雀,谎称没看见。
2、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列宁说这话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担心和惋惜?
 
──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心里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说?
当列宁问“会飞回来?”表现列宁什么样的心情?
(喜出望外)应该怎么读?
4、男孩肯定的说“一定会飞回来”,如果你是这个男孩你此时会想些什么?
我要和同桌分角色朗读,读出列宁和小男孩当时的说话的表情、动作和思想感情,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二)品人物品质
1、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园了吗?哪个词语证明了?(果然)
 
(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灰雀的对话,紧接着就写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填空: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___的灰雀,不再___地唱歌,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___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___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2、默读文章的12和13自然段,你有哪些问题想跟大家探讨?
预设: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列宁为什么没再问那个小男孩?
男孩明明撒谎了,为什么列宁还认为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小组讨论解答。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喜爱。
3、通过学习列宁和小男孩的行动语言描写,你认为列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拓展延伸。
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你会对(列宁或男孩)说些什么呢?
我想对列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小男孩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收集的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开展讲故事比赛。
当堂检测:
1、本文主要通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果然”一词说明了小男孩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个( 
 
 
⑶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这句话含蓄的告诉我们列宁知道灰雀的去处( 
3、我觉得列宁是一个(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