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魏东秀《测量土豆的体积》教学设计
(2012-06-30 10:22: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数学教研组 |
《测量土豆体积》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测量土豆体积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把土豆体积的计算转化成圆柱体水的体积的计算来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更好地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简介】土豆体积的计算本质上是圆柱体水的体积的计算问题,而在此之前学生对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已牢固掌握。所以教师一旦引导出学生得出结论: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土豆的体积,问题便迎刃而解。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探索某些实物体积测量方法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测量不规则物品体积的问题。
3.能与同伴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测量不规则物品体积的问题。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课前各小组准备好测量的物体和工具:土豆、有半杯水的水杯和一把尺子,课件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
教学预设 |
阶段目标 |
课后反馈 |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谈话并拿出土豆、小石头、鸡蛋等实物,让学生观察,然后说明这样的物体称为“不规则物体”,最后提出测量活动。 |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研究过怎样测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东西,它们既不是长方体、正方体,也不是圆柱体和圆锥体。比如,这个土豆、这块小石头、这个鸡蛋等等。 教师边说边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 |
|
学生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是不规则物体,了解不规则物体的概念。 |
二、测量活动 1.教师举起半杯水和土豆,让学生观察杯子中的水面,并提出:想一想,如果把土豆放进杯子中,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
师:这些物品的形状都有自己的特点,很不规则,把这样的物品人们一般称为不规则物体。它们的体积又该如何测量和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拿这个土豆为例,来研究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板书:测量土豆的体积 |
了解“不规则物体”概念,引入课题测量土豆的体积。 |
|
2. 提出“小组合作,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的要求。提示:小组讨论研究测量方法。可提出几种测量方案,最后确定一种测量方案。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 |
师:怎样研究呢?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土豆,一个盛着水的水杯和一些测量工具。现在大家先来讨论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 拿起盛有半杯水的杯子和土豆。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水杯中的水面,想一想,如果老师把这个土豆放进这个杯子中,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想到什么? 生:杯子中的水面会升高,水面升高的部分就是土豆的体积。 师:有不同意见吗? 应该没有不同意见。 师:好!现在请各组按照这样的思路,测量并计算土豆的体积。测量之前,请各组同学先研究一下测量方案,每组可提出几种方案,比较一下,看哪种方案可行,再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操作。开始! 学生分组活动,要给学生讨论、实际操作、计算的时间。教师作为参与者参与其中,了解各组的方案,指导有困难的小组。 |
学会运用所给学具正确的测量出土豆的体积。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会测量需要的相关数据。知道从容器里边测量容器直径和高 |
3.全班交流各组测量方法和结果,给各组充分交流不同方法的机会。 |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1)先测出水杯的底面直径和杯中的水有多高,计算出水的体积 最后
(2)先把土豆放进杯中(没入水面以下),测出杯中的水面有多高和水杯的底面直径。计算出水和土豆的体积
此外,最后一种方法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提出。如果出现,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与鼓励,并及时参与交流。 师:为什么用圆柱的底面积乘以上升的高度就是土豆的体积? 生:因为原来水面刻度为XX厘米,放入土豆后,使水面上升,水面的刻度才到达XX厘米,所以这时的体积是水和土豆体积的和,所以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也就是土豆的体积。 板书: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土豆的体积 |
通过各组的汇报不同的测量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并得出结论: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土豆的体积 |
学生了解不同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 |
三、知识扩展 1.教师简单总结测量土豆的方法是:把不易直接测量的土豆体积转化成了可以测量的水的体积。然后提出:还可以用哪些东西可以代替水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
师:刚才大家借助水杯中的水测量出了土豆的体积,实际上就是把不易直接测量的土豆的体积转化成了可以测量的水的体积。 板书:转化 师:刚才,我们用水测量出土豆的体积,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东西代替水,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 学生可能会说到:沙子,大米等。 |
从过程中再认识“转化“的思想的重要作用。 |
通过知识拓展学生了解了把不易直接测量的土豆体积转化成了可以测量的水的体积 |
2.播放阿基米德鉴定皇冠纯度以及曹冲称象、怀丙捞铁牛的故事。 |
师:很好,这些物质都有可以改变自身形状的特性。所以人们经常借助它们的特点来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你们知道吗,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就用了这个方法鉴定了皇冠的纯度,一起来看大屏幕! 放映资料片。 师:历史上还有许多利用转化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故事。 出示资料:曹冲称象,怀丙捞铁牛。 |
出示课外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
|
3.提出你还能测量哪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怎样测量?鼓励学生回家测量一下。 |
师: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不要畏惧,应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说一说,你还能测量哪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你想怎样测量? 多找几名学生说,只要方法可行,就给予肯定。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回家以后可以试着测量一下,把你的方法让家长进行评价。 |
寻找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还能那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
学生知道了还能测量哪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
【板书设计】
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土豆的体积
转化思想
【教学反思】
一、由“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本课的教学。
让学生回忆并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体会某些物体的质量无法直接测量时,可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并思考: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有那些间接测量的事例并举例说明,由此,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的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转化”的策略。
教材安排了测量土豆体积的实验,通过将小组人员的科学分工,让学生利用给出的实验器材(圆柱形容积、水、土豆、直尺等),想办法测量土豆的体积。首先,在实验之前展开讨论,“土豆不是我们所学过的规则物体无法使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该怎么办?”由于学生对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不是一无所知的,因此很容易想到书本介绍的方法,于是就通过组内成员的合作,分别测量出圆柱形容积的底面周长或直径,然后再计算底面积;测量放入土豆前后的谁的高度,求出水上升的高度;最后通过计算水上升的体积,便求出了土豆的体积。(后来在全班进行交流的时候,有学生也特别指出“土豆应全部浸没在水中,并且水不能溢出来。)
三、对转化策略的“再认识”。
在交流完土豆测量的方法后,便让学生一起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在一个底面直径是12厘米的圆柱形容器中,放入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并浸没在水中,这时水面高度上升5厘米,求圆锥形零件的体积。有了刚才的测量计算的经验,许多学生很快列出算式:3.14×(12÷2)2×5×1/3,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这样列式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乘1/3,于是,我就让同学们展开讨论:1/3到底该不该乘?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争辩,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求圆锥形零件的体积只能转化成求水上升的体积,因此用水的底面积乘水上升的高度,因此,并不需要乘1/3,这也是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常用方法,不能被圆锥这一形体给混淆了。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对“转化”的策略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