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随笔教育 |
分类: 01原创-教学心得 |

一、专注力低下的人口统计学和个人因素
人口统计学因素:男孩、更低的社会经济地位、更大的年龄
个人因素:
学习能力障碍、精神疾病、学习成绩不好、有行为问题历史、缺勤率高、药物滥用、违法犯罪
二、专注力低下的早期警示信号
行为方面:
拖沓,逃学,旷课行为处分,课后留校,校内听课,不完成作业,对毕业的期望较较低
情感方面:
对上学的价值看得很低,对学校不感兴趣,无聊,焦虑,社会孤立,同伴关系差,同伴排斥
三、学生专注力低下的原因
有没有潜在的家庭问题,
是不是睡眠不足或营养不良?
有没有潜在的精神问题?
是否吸毒或酗酒,
是否是课程太难
是不是害怕冒险?
是不是课程太简单?
任务是不是太无聊,
学生是否具备成功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
校外因素:
没吃早饭、睡眠不足,营养和睡眠对成绩的影响非常重要,家庭压力也会造成学生难以保持专注力
课堂因素:
四、男孩面临的挑战
男孩被开除的概率是女孩的5倍,
被停课的学生中70%是男孩,城市学校里,男孩比例更高。
被诊断为行为障碍的孩子中,有80%是男孩
学习障碍的孩子有70%是男孩
男孩被诊断为注意力缺失症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概率是女孩的三倍,
男孩的阅读考试分数平均比女孩低16分,写作低24分,
多数学校里成绩不及格的基本是男孩,
大学学生中男孩的比例不到44%,
高中辍学的学生中80%是男孩
男孩上学时比女孩的成熟度通常要低一些,这里环境对男孩而言可能会特别的压抑。
研究显示,一天哪怕只安排15分钟的锻炼时间,都更有利于学生专注于当前任务和学习,成就。
专注力实践:
请精力旺盛的男孩编导短剧,自己草拟脚本,完成修稿之后,各个小组上台表演,介绍各自的角色,根据自己准备的戏剧脚本进行表演。
专注力实践:
让男孩与正面的榜样人物接触
鼓励男孩阅读
五、提高男孩专注力的使用策略
1增加身体活动的机会。
可以让学生选择在站立区域做课堂作业,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在教室里安排锻炼区,需要身体活动的时候就可以去。
2改变对男子气概的刻板印象,让男孩与各行各业的男性榜样人物接触,既要有传统意义的男子气概,也要具备一些女性品质。要让孩子们认识到,同性别的个体之间有差别,但两性之间的相似之处要多于不同之处。
3课程设置与男孩的兴趣相关联。
4提升孩子的识读能力
要提升男孩对数据的兴趣,打破阅读是女性活动的刻板印象,其中一种就是选择吸引男孩的书,比如:奇幻、宇宙空间,幽默悬疑,推理、体育,恐龙、神话,超级英雄等主题的书籍。也可以利用多感官识读活动吸引男孩,可以试听录音故事,或者在电脑上写作或画画。
六、教育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使用策略
1提供实现成功的机会,将任务分成小的部分,确保第1部分任务相对简单或熟悉,帮助学生体验一点成功的感觉,这样有助于学生放松发现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需要改进。
2帮助学生应对挫败感和失败
成绩差的学生更容易有挫败感,很容易放弃学习。
有一种方法就是教会学生成功必备的背景知识和技能,不能孤立学生,也不能让他们在同学面前感到尴尬,老师应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充分认可他的努力和进步,还有可能需要单独辅导,这样他才不会不断尝试,特别是面对困难的时候。
3调整任务难度和阅读材料的级别
降低难度,调整阅读材料的级别,以便学生能够体验成功
4教学知识要清晰明确
成绩差的学生通常难以理解老师的指导,教学指示应该简洁明了,使学生了解完成任务需要做的事情,以及如何做才能实现理想的结果。
让学生重复知识的内容是确保他已经理解任务的一种可行方法。
另外,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制也非常重要,给学习较差的学生时间可以相对多一些。
5提供辅导和额外支持
6设定符合实际的任务目标
学习差的学生经常难以完成任务,所以帮助他们设定合理的目标,评估自己的成果就非常重要,关注的重点应该在于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而不是相比其他同学的表现。
与学生订立协议,可以有效帮助他们记录和评估自己的进步。学生完成协议中列明的某一项任务或达到一定的目标,就可以获得自由时间或其他形式的奖励。
专注力实践:调整任务难度,适应不同的能力水平。
为了避免某些学生放弃学习,恢复他的信心,我调整课程设置、评估方式和教学活动,向学生证明,我的目的是帮助他们成功,而不是期望他们失败,不是想让他们彻底迷失,这个举动让学生又重新专注于学习。
专注力实践:指导数学小组
安排一小段全班学教学的时间,用来讲授新的概念,然后将全班分成三个组轮流站台:
第1个小组在站台与我会面,接受小组指导,进一步练习所学知识(问题:这个时候,其他两个小组不用听这个小组的讲解么,老师能控制住课堂秩序么?),这时,第2个小组则针对新学的概念进行分组活动和游戏,第3个小组则在做课程相关的独立作业。
全班讲课结束后,我会对学习困难的一组学生进行辅导,以便能给他们及时的知识强化,确保他们理解我的指导,掌握所学知识。
对新的概念理解良好,能迅速理解课程内容的学生,最后接受我的指导,分组会面时通常会安排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
这种不断变化的分组是学生免于被贴上低级或高级小组的标签,学生也不必担忧自己到底属于哪个小组。
这是抄的书上的内容,感觉应该很实用,先抄下来再细细分析,看如何应用在我的课堂中。可能我的理解力有限,看不太明白这种操作。真希望能现场观摩一下,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也许作者也只是纸上谈兵。毕竟,现在都教育,想要保证齐头并进,真的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