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历史随笔 |
分类: 02原创-随感杂谈 |
这是马家窑文化的代表作,1973年,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马家窑是甘肃临洮的一个村落,1923年,马家窑文化首先发现于此地。这是距今57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属于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个地方类型。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4个类型。马家窑文化的特点是图案精美,内涵丰富,数量众多的彩陶文化。马家窑不仅是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的源头,同时也孕育了中国文化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说起彩陶,还有彩绘陶,可能会有所混淆,我们做一下比较说明。
彩陶是在胎体烧前绘彩,烧结温度较高,
彩绘陶是烧后绘彩,主要考虑胎体烧结时即可,温度相对较低。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与秦始皇兵马俑都属于彩绘陶。
我们这里展示的舞蹈纹彩陶盆,是彩陶,不是彩绘陶,对胎体的烧制温度还是相对高一些的。这个彩陶盆的内壁饰一共有三组舞蹈图,绕盆一周形成圆圈,每组均为5人,手拉手,好像踩着节拍在翩翩起舞。真实生动的展现了先民们在重大活动时群舞的热烈场面。
尤其有意思的是每5个人的两边的两个人,最外边那一只手都是画了两笔,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什么含义。有人说这是为了表现舞者按照节拍上下挥舞手臂的样子。也有人说这是表示跟祭祀有关系。尚书尧典说: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好像写的就是这种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鼓声响起,先民们头上的发饰和身后的尾辫都随着音乐翩然摇摆。这些身着部落图腾服饰、载歌载舞的先民,似乎在祈求神灵必有希望获得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