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伟大的友谊——徐霞客的生死之交

(2021-06-23 11:14:47)
标签:

徐霞客

木府

纳西族

民族友谊

杂谈

分类: 03原创-游记随笔
刚才整理了很多内容,还找了一个相关的图片,没有保存,一不小心,关掉页面,再打开,什么都没了,咳
重新来过吧,
在丽江古城狮子山脚下,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宫殿,其建筑之宏伟、宫殿之辉煌、雕刻之精致、构件之玲珑、绘画之璀璨,堪比北京“紫禁城”,这便是木府。
木府,是纳西族木氏土司当年在丽江的府邸,在最鼎盛时期,木府占地面积100多亩,建筑高达百来座,堪称丽江古城的“紫禁城”。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感叹道:“宫室之丽,拟于王室”。

伟大的友谊——徐霞客的生死之交
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与江阴徐霞客家乡相隔万里好似没有任何瓜葛的地方,有一个木氏家族的首领,认识了游学中的徐霞客,两人因此结交成了莫逆之交。徐木友谊厅,讲的就是他们两人的友谊。
友谊厅暂没开放,其实就是开放,也就是有些文字和图片的介绍,没有多少实物可以流传至今,但是其中蕴藏着一段非常感人的友谊,至今让人钦佩。今天好好说道说道。
伟大的友谊——徐霞客的生死之交
这是两人雕塑的背面,开始还以为雕刻的是关于两人友谊的内容介绍,结果一看:
江阴梧塍徐氏一一庵支南后塍宗亲  
还有一些敬铸和策划人的名字,有些莫名其妙。这些人和徐霞客的木氏朋友有什么关系么?
不管怎样,先了解一下这些字的内容吧
江阴,不难理解,是地名
梧塍,指的是徐氏家族曾经的大宅里古村的古宅,位于祝塘镇,是徐霞客的祖居所在地。自元初至明朝末年,梧塍大宅几经战火摧残,文物古迹遭受严重破坏。
一庵,人名,指的是十一世祖徐颐
一庵支,指的是一庵这个先祖的后人一脉。
南后塍,是一庵支的后代(部分)
宗亲:同宗族的亲属
简而言之,这是些这些敬铸的人是江阴梧塍徐氏,而江阴梧塍徐氏是一庵支南后塍的宗亲,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说了徐氏家族的家谱来源。
这样的解读应该放在徐氏家族的族谱中,而不是刻在见证徐霞客和木氏好友的雕像后面,有些不伦不类。
 
伟大的友谊——徐霞客的生死之交

废话少说,说说他们二人的真挚友谊吧。
说起徐霞客与纳西族木氏首领的交往,先说一下木公。
丽江纳西族木公是世袭丽江土知府之职,善写诗词,当时的文学家,杨廷和之子杨慎,著名的《临江仙》作者杨慎对其评价爱很高,
就是其中一个,两人"虽索居未面,停云阻心",相交甚笃,正如杨慎自己所说的"予感雪山(木公)之神交于千里,跫音于空谷",引以为"神交"、"知己"。
    当杨慎被贬谪到云南时,木公(号雪山)刚刚,木公对杨慎的为人与博学十分钦慕,随时探听其行踪,一次次修函派专人前往致候,并把自己的诗稿寄去请求指教,杨慎对木公评价相当高,说木公"世守丽江,以文藻自振,声驰士林。其所为诗,缘情绮靡,怡怅切情"。 木公热心中原文化广交天下名士,也使徐霞客十分钦慕。
徐霞客于崇祯十一年(1638)十月到达云南昆明,受到云南名士杨胜寰诸君热情接待,并转达丽江土知府木增的盛情邀请,说木增相望先生已久,请先生早日赴丽,这使徐霞客感到特别高兴。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写道:
初三日 余欲往晋宁,与唐元鹤州守、大来隐君作别。方生言:“二君日日念君。今日按君还省,二君必至省谒见,毋中途相左也。盍少待之?”乃入叩玉湾,并叩杨胜寰,知丽江守相望已久。既而玉湾来顾寓中,知按君调兵欲征阿迷,然兵未发而路人皆知之,贼党益猖狂于江川、澂江之境矣。玉湾谓余:“海口有石城妙高,相近有别墅,已买山欲营构为胜地。请备车马,同行一观。”余辞以晋宁之行不容迟,因在迤西羁久也。又云:“缅甸不可不一游。请以腾越庄人为导。”余颔之。
   崇祯十二年正月,木增命通事持亲笔书柬,到鸡足山迎接徐霞客赴丽。正月二十五日,徐霞客进入丽江。
说到鸡足山,这是徐霞客出游的最后一个地方,有机会一定要去一趟,不能完全按照徐霞客的路线走一步,走一些比较有标志意义的地方,还是很有价值的。
    徐霞客到丽江时,受到木土府的盛情接待。木增住在芝山,把徐霞客接到芝山的解脱林。徐霞客记述道"……己卯二月初一,木公(先白)命大把事以家集黑香白镪(十西)来馈。下午,设宴解脱林东堂,下藉以松毛,以楚雄诸生许姓者陪宴。仍侑以杯、缎(银杯两只、绿绉纱一匹)o大肴八十品,罗列甚遥,不能辨其孰为异味也,抵暮乃散。
    "初二日,入其所栖南净室,相迎设座如前。既别,仍还解脱林。昨陪宴许君来,以白镪易所侑绿绉纱去。下午,又命大把事来,术昨所辑《云淡墨》序。"
    徐霞客在解脱林留住半个月,受到优礼厚待,与木增交流较多。
    木增《云淡墨》稿本是一部读书札记,特请徐霞客校正,并求为其作序。徐霞客还为木增的《山中逸趣》作跋。
    徐霞客在丽江和返鸡足山期间,完成了《鸡足山志》,撰写了《溯江纪源》、《滇中花木记》、《丽江纪略》、《法王起源》等重要论著。其中《溯江纪源》中首次肯定了金沙江为长江的上源,纠正了前人"氓江导江"的错误认识。
    崇祯十三年,徐霞客返回到鸡足山,身体越来越虚弱,双足已瘫痪,完全失去了行走能力。据说木增闻讯,立即命通事前往,派人用滑竿护送徐霞客回乡。他们日夜兼程,跋山涉水,历时一百五十多天,于次年六月,将徐霞客安全送回到江苏江阴家中。
    到家后,徐霞客已卧床不起,只得将他沿途所记的日记和游稿托人整理。在病榻上,他怀念远在彩云之南的丽江和鸡足山,怀念那里淳朴善良的人民,怀念与木增的文字与道义相交的友谊。
  不只是徐霞客要感谢木公,我们后人也要感谢纳西族木公,没有他的豪侠仗义,徐霞客可能客死他乡,就没有名传千古的《徐霞客游记》,我们就不会知道400多年前丽江纳西族地区和木氏土司的盛况。他们的友谊是君子之交,是文人之交,君子之交,民族文化之交,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跟着先人的足迹再向滇西,脚蹬鸡足山,心想霞客公。徐木友谊深,千古情谊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