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诸葛亮集》表(节选)解读
(2020-03-14 08:58:11)
标签:
北京中考教育三国志文言文诸葛亮 |
分类: 01原创-教学心得 |
上《诸葛亮集》表(节选)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zuò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注释】
逸yì(1)跑,逃跑,逃逸。奔逸。(2)散失:逸散。逸史。逸事。逸闻。
(3)安闲,安乐:安逸。逸乐(安乐)。以逸待劳
(4)超过一般:超逸。逸兴(xìng
逸品(超脱绝俗的艺术品)。逸珠(特异的珍珠,喻人的品德)。
隐遁:逸士(隐居之士)。
逸民(旧称遁世隐居不做官的人;亡国后不在新朝做官的人,亦作“佚民”)。
(5)放任,不受拘束:逸荡。飘逸。骄奢淫逸。
选择解释(4),超过一般,逸群就是超脱常人的意思。
词汇拓展
古代关于房子的称呼有:
邸(官邸)
庐(三顾茅庐
亭(西蜀子云亭)舍(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被绮绣
逆旅(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大厦(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注释】殊量:非凡的器量
写诚:输诚,表达诚心。
说到“解带”的不拘礼节的词义,想起了“东床快婿”的典故。“东床快婿”
也叫“东床娇婿”、 “东床坦腹”、“
郗鉴在建康时听说琅邪王氏的子侄都是青年才俊,就派门生送信给王导,想在琅邪王氏家族中挑选女婿,王导让送信的门生去自家的东厢房随便选择。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值得称赞,他们听说来选女婿,都仔细打扮了一番,竭力保持庄重,只有一个青年在东边的床上露出肚皮看书,唯独他神色自若,好像漠不关心似的。”郗鉴说:
郗鉴(269年-339年),字道徽。高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重臣、书法家,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玄孙。郗鉴少年时孤贫,但博览经籍、躬耕吟咏,以清节儒雅著名,不应朝廷辟名。晋惠帝时曾为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永嘉之乱时,聚众避难于峄(yì)山。
王导是王羲之的从祖父,王导与王羲之的父亲王旷是从兄。王导的父亲与王羲之的祖父是亲兄弟。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小字阿龙。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早年便与晋元帝司马睿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东晋建立后,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注释】魏武帝:曹操。
委质,古时始仕,必先书其名于策(连编好的竹简),委死之质于君,表示必死之节,忠于国君,称为委质。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引申为臣服,归附。质,同“贽(zhì)”,礼物。
权既宿服备,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宿:一向
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
【注释】
殂没:亦作“殂殁”死亡。
嗣sì(1)接续,继承:嗣后(以后) 嗣岁(来年)嗣徽(继承先人的美德声誉)。
(2)子孙,后嗣。嗣子。
嗣子sì?
1.帝王或诸侯的承嗣子(多为嫡长子)。
3.旧时无子者以近支兄弟或他人之子为后嗣,亦称"嗣子"。
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工械:器械 科教:法令,教命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
【注释】
龙骧虎视:骧xing,马昂头。龙马昂首快跑,猛虎注视猎物,形容气宇轩昂,气概威武。比喻有雄才大略,气势威武,眼光远大
蹈do
(2)跳动,舞蹈。手舞足蹈。 (3)跳入
投入,赴汤蹈火
戢jí
(2)止,停止:
戢怒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注释】
志戎:作战,治军。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侔móu
攻守异体: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体:形势 王子城父:春秋时期齐国将领
亚匹yà
p:同一流人物
陵迟:衰败
此“陵迟”非彼“凌迟”
凌迟:(1)零割碎剐的一种酷刑。亦称凌持、凌迟。
(2)欺凌虐待
(3)败坏,衰败
练习题
1.(1)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4分)
亮少有逸群之才
身使孙权(出使
(2)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字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B.乃建奇策
C.江南悉平
D.甚敬重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B.乃建奇策/策之不以其道(策略,方法,名词;鞭策,动词)
C.身使孙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出使,动词;使得,让,使动词)
D.江南悉平/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全,都)
拓展学习:
策cè
(1)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2)鞭打:策马。鞭策。
(3)激励,促进:策动。策勉。(4)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策。
(5)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6)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策论。策问。
(7)杖:策杖。 (8)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
(9)策略,计谋,主意,办法:上策。献策。决策。政策。策划。束手无策。
3.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
正确断句: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
4.翻译句子。(4分)
(1)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
译文: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译文: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急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3)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
5.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
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
原文参考:
(1)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
(2)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3)后备又西取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