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2019-12-31 08:24:31)
标签:

故宫

旅游

文化

钟表馆

杂谈

分类: 03原创-游记随笔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说起故宫的这钟表馆,这可是这一年的十次故宫参观中唯一的一次观展。一来,故宫年票里没有该馆的免费票,二来,自己也不太会欣赏这些展品,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随便看个热闹,挤在乌泱乌泱的人群中,还不如在外面的座椅上眯着眼晒太阳舒服。

之所以这次毫不犹豫的买了钟表馆的门票,还是因为岳老师的无可比拟的强大魅力!岳老师是故宫的优秀志愿者,上次在家具馆参观时,无意中听了岳老师的讲解,真是精彩绝伦,佩服不已,岳老师特别的儒雅、有气质,一看就像是民国时的大家闺秀,说话条理清晰,生动有趣,博古通今,知识渊博,我们立刻就成了岳老师的粉丝,现场还有两位也当场跟岳老师聊了起来,加了岳老师的微信,我去的晚,没蹭上跟岳老师聊天,但蹭上了岳老师的微信,希望能听到岳老师更多的讲解,然后,听岳老师讲,这个周日她讲完家具馆的介绍之后,应其他两名游客的邀请,继续无偿为我们讲解钟表馆的介绍(要知道,岳老师作为志愿者的讲解任务其实已经完成了,再给我们讲解,那是志愿之外的又一次无偿讲解了,而且,还是在志愿者的工作量之外!)有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赶紧买了钟表馆的门票,就等岳老师前来讲解了。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这件展品,是岳老师首先介绍的,叫铜镀金象拉战车乐钟,有人讲和没人讲自己看绝对是两个概念,听着岳老师的讲解,这件看起来很漂亮的展品立刻就活了起来,生动起来,有了历史,有了故事,这比自己瞎看,收获多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这件展品是一只健硕的大象拉着四轮战车,战车与象背上共有官兵11人,象及车身为铜镀金嵌玻璃。岳老师讲,欣赏一个玩具展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看它的价值(记得不全,姑且计之):

一、科技价值

一个有价值的玩具,一定要有很高的科技含量。这个展品科技含量就很高,岳老师接着讲了英国的工业革命和英国钟表发达的原因。因为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的双手,人们开始把实用性的钟表用高科技的手段制作的富丽堂皇,这也体现了当时英国国力的强大。钟表馆里英国钟表的展品很多,外国钟表包括英国、法国和瑞士,其中英国钟表的特点主要是:

1、体型庞大,比如有大象的,基本都是英国制造,这与英国曾经占领印度等殖民地的历史有关。

2、喜欢雕刻各种小动物,比如猴子、大象、犀牛、鹦鹉、小鸟等,这样的爱好,感觉平时比较严肃的英国人,其实也有童心,绅士风度的外表不好显得太幼稚,就通过制造这样活泼的钟表玩具来表现他的内心的可爱吧,我是这样了解的。

3、科技含量比较高。这点不用解释了,从展厅里占有绝大多数的英国钟来看,能保留到现在,也说明英国钟更受欢迎。

4、色彩比较鲜艳,但更多的是喜欢用金黄色,一来显得富丽堂皇,显出英国的强大国力。二来,英国的天气比较阴沉的居多,玩具亮丽一些,人的心情也会好很多,这是我理解的。

法国钟表的科技含量也很高,但相对体型就小了许多。由于法国钟表比较少,加上参观的游客实在太多,岳老师没怎么讲解法国钟表。瑞士钟表就更少了,也比较小巧,由于数量太少,岳老师同样没怎么讲解,但就英国钟表的讲解,也够我欣赏一大阵子的了。

这个战象钟内发条共6个,象腹内的发条,能使象眼转动,以及象之鼻、尾摆动。象腹下一固定轮子,确定战车前进方向,象的四条腿是不动的。我专门蹲下身子看了看大象的身子下面,果然,大象身上的装饰品一直拖到地下,是为了隐藏里面的一个轮子,设计巧妙!

战车前部有一铜筒,上置鼓、号及兵器,筒内发条带动筒下车转动,这是战车启动的唯一动力源。铜筒后面的方箱,内有发条,是控制方箱上指挥官的转身动作。

车后部的车箱是乐箱,内有发条,车下有两轮。上弦分别在象腹、铜筒、方箱、乐箱处。

战车沿弧形轨迹行驶,象及人物动作均同时进行。

二、功能性

 玩具除了要有娱乐性,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实用性,这样的玩具才更有价值一些。

这个战象钟表,所有的发条上足之后,战车可以行使,敲鼓的战士可以旋转敲鼓,将士也可以活动,象的鼻子也能一动一动的,很有趣味性。按照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来看,水平真的非常高超。

三、审美性

 这点岳老师也讲得非常详细,我相信其他讲解员肯定没有岳老师讲得好,因为这个要看讲解员本身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功底。岳老师让我们仔细的看那个吹小号的士兵,她说,一般吹小号是不能笑的,必须鼓足腮帮,非常严肃的吹小号,但这个小号兵一边吹小号,一边微笑着,这种神态非常难得,这说明,他们是战胜归来,而不是在去战场的路上。而且,看其他的官兵,虽说有的拿着兵器,有的举着旗帜,但大家的表情都相对比较松懈,不是临上战场时那种紧张、严肃的气氛,高高在上的将领也是非常随意的站着,这都证明,他们是在凯旋而归的路上。听着岳老师如此详细生动的讲解,感觉这个看起来金光闪闪的玩具钟表是那么的可爱、有趣,而不只是金光闪闪的一坨了。

四、文化性、历史价值性

我觉得这几条的讲解,都是岳老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因为,她的讲解,真的跟那些导游讲的俗不拉几的那些或真或假的故事要有深度的多。

玩具的文化性更体现了它的价值性,每个国家、地区的不同钟表的造型、特点都显示了他们的不同地域特点。刚才介绍的都是国外的钟表,这里面还有广州和苏州的钟表,可惜,我看了半天,也许人太多的缘故,我一个苏州钟表都没看到,有些遗憾。广州钟表大多是绿蓝黄三色,这与当地信仰伊斯兰教的比较多有关,这个还是第一次听说,广州的伊斯兰教徒比较多。广州钟表的文化、民俗信息非常丰富,创立于康熙盛世的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从十三行出口到国外,又进口到国内的钟表都很多,苏州钟表据说更受国外的欢迎,他们的钟表制作基本已经是合作分工,各司其职,然后组合到一起,所以每个部分都可以做成经典至极的精致。可惜,钟表馆没看到,有点遗憾。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人太多了,根本走不到展示跟前。这件展品,是岳老师详细讲解的第二件。时间有限,加上还有一篇教学设计的作业必须元旦前交上,先不写了,后面的钟表,我把网上搜到的相关内容拷贝一下,以后慢慢补充。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这是岳老师讲的中国禁止出镜展览的国宝级展品之一,岳老师讲的很详细,也很生动,吸引了一大批非岳老师带队的人马,我们反而被挤得远远的。拷贝一下故宫博物馆的介绍吧,其实岳老师讲的更有意思:

铜镀金写字人钟,高231厘米,底座77×77厘米。

  钟型为铜镀金四层楼阁。顶层圆形亭内,有两人手举一圆筒作舞蹈状,启动后,二人旋身拉开距离,圆筒展为横幅,上书“万寿无疆”四字。第二层是钟的计时部分。第三层有一敲钟人,每逢报完3、6、9、12时后便打钟碗奏乐。底层是写字机械人,是此钟最精彩、新异,结构最繁复的部分,它与计时部分机械不相连,是一套独立的机械设置,只需上弦开动即可演示。控制写字部分的主要机械部件是三个圆盘,盘的边缘有凹、凸槽,长短距离不一,这些盘是按照每个笔划、笔锋而特制的。上下两盘分别控制字的横、竖笔划,中盘控制笔的上下移动动作。写字机械人为欧洲绅士貌,单腿跪地,一手扶案,一手握毛笔,开动前需将毛笔蘸好墨汁,再启开关,写字人便在面前的纸上写下“八方向化,九土来王”八个汉字,字迹工整有神。写字的同时,机械人的头随之摆动。

 

  这件精美的大型钟是英国伦敦的威廉森(Williamson)专为清宫制作的。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故宫网站拷贝(岳老师讲的更详细,以后专门讲解):

    黑漆彩绘楼阁群仙祝寿钟,高185厘米,面宽102厘米,侧宽70厘米。

  此钟造型为木胎黑漆彩绘二层楼阁。一层正中为双针时钟,写有“乾隆年制”的钟盘上饰以造办处特有的黄色珐琅。钟盘上的5个上弦孔分别控制5种功能:走时、报时、报刻、开关门、打乐。钟盘的左右两侧为变动的布景箱,左边景箱的表演主题是“海屋添筹”,右边景箱的表演主题为“群仙祝寿”。二层为3间房屋,内各有一报时人。每逢3、6、9、12时,房门开启,3人手执钟碗缓步出门,站定后,左边的人敲钟碗发出“叮”声,右边的人敲钟碗发出“当”声,“叮当”声响一次报一刻钟,响两次报两刻,依次类推,报完四刻后,中间的人敲钟碗报时。报时刻完毕,乐曲声起,景箱内的活动装置开始运作。左景箱内重峦叠障间有仙鹤傲立,架着祥云的仙人缓缓升腾,云海中一座琼楼陡然浮起。右景箱内扶杖的寿星正依次接受八仙敬献的宝物。乐止,报时刻人退回门内,楼门关闭,景箱内各活动装置复位。

  此钟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准。乾隆年间,造办处做钟处荟集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西洋钟表匠和机械师,此钟即可体现他们的水平。造办处活计档记录了这件钟的制作时间和过程,从乾隆八年十二月接旨着手设计到十四年正月完工,历时五年多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故宫之钟表馆略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