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溪述》翻译及理解
(2019-09-16 19:52:56)
标签:
教育琅琊溪序孤独及 |
分类: 01原创-教学心得 |
琅琊溪述 (唐 独孤及)
翻译缘由:
这篇小文是在做《醉翁亭记》的阅读拓展中发现的,后来发现该文部分曾经是海淀区的期中考试题,为了更好的理解该文,我又找到这篇文章的全文,想好好地了解一下,结果发现,该文不是一般的难以理解,我找了若干的字典词典,加上网上的答案,参考若干,勉勉强强做出了这样的翻译,实在是有不小的难度,以后中考要纯考课外的文言文,足以让老师们焦头烂额,而况我们只知埋头学习,不问为何是何不知融会贯通的可怜的学生们。咳,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尽我心力,爱咋滴咋滴吧。
【作者简介】
独孤及(726年-777年),字至之,洛阳人。唐朝大臣、散文家。
幼丧父,由母长孙氏教之,七岁诵《孝经》,后遍读五经,重大义而不为章句之学,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的志向。年二十馀,游汴州(今河南开封)、宋州(今河南商丘)间﹐与贾至﹑高适辈交往。安史之乱时,避居江南。代宗时,召为左拾遗,不久,改太常博士。后历任濠州、舒州、常州三州刺史。古文运动先驱作家。韩愈为古文,曾以其为法,并曾从其游。
陇西李幼卿,字长夫,以右庶子领滁州,而滁人之饥者粒,流者占,乃至无讼以听。故居多暇日,常寄傲此山之下。
译文:
陇西的李幼卿,字长夫,以皇帝的侍从官身份治理滁州。(由于其治滁有方,)使饥饿者有食,流亡者返乡,乃至于连诉讼也没有了。所以有不少的闲暇时间悠游山林,寄情与景。
右庶子:官名,太子宫官,可以译为“皇帝的侍从官”。
点评:作者一开始点明李幼卿的政绩显赫,所以才有闲情逸致来寄情山水,一方面是赞美李幼卿的政绩斐然,一方面为下文的琅琊溪的由来做铺垫。
因凿石引泉,酾其流以为溪,溪左右建上下坊,作禅堂琴台以环之,探异好古故也。
译文:
因此开凿和疏浚山泉以为溪流,并在溪的左右构建了可供歇息的上下坊,又环绕着溪流建了禅堂和琴台。这是为了仿照古法,探求其中的意趣罢了。
按《图经》,晋元帝之居琅琊邸而为镇东也,尝游息是山。厥迹犹存,故长夫名溪曰琅琊。
译文:
按照古书《图经》的记载,曾为镇东大将军的琅琊王晋元帝的住处是琅琊,曾在此山游玩和休憩,它的遗迹现在还有迹可查。所以长夫(即李幼卿,字长夫)就把这条溪水的名字叫做琅琊溪。
点评:说明琅琊溪的由来,本来是琅琊王晋元帝曾经到此游玩和休憩过,因此取名,但并没有专门的修整过。
他日赋八题,题于岸石,及亦状而述之。是岁大历六年岁次辛亥春三月丙午日。述曰:
译文:
一天,琅琊王题诗八首于岸边巨石上,以记录这些情况。这一年是大历六年,是辛亥春三月的丙午日的事情。文章说:
自有此山,便有此泉。不浚不刊,几万斯年。
译文:
自从有了此山,也就有了此流泉。从未有人去开挖和疏浚它,也有了数万万年。
造物遗功,若俟后贤。
译文:
这是造物主的蛮荒之作啊,在等待着后来的贤人。
点评:琅琊溪因为有了幼卿公的清理开挖,才有了今天迷人的美好,好像琅琊溪也在等在这幼卿公的开发,这也为幼卿公的功劳填了一笔神秘的色彩。
天钟灵奇,公润色之。疏为回溪,削成崇台。
译文:
这是一片上天钟情的灵奇的山水,如今幼卿来为它修饰点染。疏导出回荡的溪流,又削劈出高高的台观。
山不过十仞,意拟衡霍;溪不袤数丈,趣侔江海。知足造适,境不在大。
译文:
仰望此山,不过十仞之高,却也有衡山的品味;俯瞰溪流,虽所见不过数丈之宽,其奔突回环也有观江赏海的意趣。可见观境不在大小,恰当即感惬意。
衡霍,衡山一名霍山,故称之为衡山。
袤,mào,纵长或南北距离的长度(与“广”相对),南北曰袤,东西曰广。
点评:这两句写的很美,可以拿来为我所用,真正写出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的那种美好,美在恰如其分,不大不小,不高不矮,不多不少刚刚好。
怪石皑皑,涌湍潺潺。洞壑无底,云兴其间。仲春气至,草木华发。亘陵被阪,吐火喷云。
译文:
这里的怪石雪白,溪流汩汩潺潺;山间洞壑幽深不见底,白云时出其间。仲春时至,阳气升腾,万木吐绿,山花烂漫,怒放于山间岗地,红白相间,如火似雪。
亘陵:连绵的山头
点评:“亘陵被阪”这个词翻译起来难度很大,找了很多的地方,不是一个词语,然后一个字一个字的查找,大概理解起来,就是漫山遍岭的意思,“被”就是“披满”的意思,这么猜测下来,倒也能文字通顺,很是得意了一会。
公登山乐,乐者毕同。无小无大,乘兴从公。公举觞酒,酒酣气振。溪水为主,而身为宾。
译文:
幼卿公享受着登山游览的快乐,大家也不分老幼尊卑,乘兴伴着同乐。幼卿公举杯畅饮,气势豪放,好像溪水反客为主,而自己反而是溪水的贵宾,与溪水为友,浑然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
舍瑟咏歌,同风舞雩。时时醉归,与夕鸟俱。明月满山,朱轓徐驱。石门松风,声类笙竽。
译文:
推开刚刚弹的琴,开始咏歌,忘情的舞蹈于春风中。当乘醉而归之时,已是禽鸟归巢,夕阳西下。已而明月满山,幼卿公坐着车子缓缓而行,松涛阵阵,若闻天籁之声。
朱轓:红色的车障,借指高官,这里指李幼卿公
点评:“时时”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不时,经常”,一个是“当时,是时”,结合文意,这里翻译成“当……时”更加恰当一些。
呜呼!人实宏道,物不自美。向微羊公,游汉之涘,岘山寂寞,千祀谁纪?彼美新溪,维公嗣之。
译文:
咳,人实在是大其道啊,并不是天地自己美,(是因为有人赞美她)。
遥想当年晋代羊祜,如果没有羊公游览汉水之滨,不登岘山慨叹,千年之下,又有谁知?而今它的美溪美水,是靠着幼卿公来维系它的美名啊。
念兹疲人,繄公其肥。后之聆清风而叹息者,挹我于泉乎已而!
译文:
考虑到幼卿公念念不忘,要把琅琊溪的美好公诸于世, (我今为你写此文以记之。)若后人到此在清风中叹息怀想,那就在这琅琊溪畔掬起清泉吧。
念兹:念念不忘
公,公布;
点评:这段文字有点难理解,为什么要有个“疲民”呢,不晓得,只能直译了,然后根据网上有的翻译资料,加上意译的部分,总的理解起来,就是说明自己为何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吧。总觉得这篇文章不是很好理解。因为其中部分文段被海淀区做成了期中考试题,所以拿来好好研究了一番,事实证明,这篇文章真的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