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徐小路
徐小路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85351积分
  • 博客访问:13,750
  • 关注人气:70
  • 获赠金笔:47
  • 赠出金笔:38
  • 荣誉徽章:元老博主图片博主私密博文现有金笔164支
正文 字体大小:

《桃花源记》拓展阅读材料汇总

(2019-02-25 22:24:57)
标签:

教育

文化

桃花源记

桃花源

拓展阅读

分类: 01原创-教学心得

桃花源诗 ——晋·陶渊明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末还有一首《桃花源诗》。“记”是“诗”的序言,“诗”是“记”的补充,并集中表达了对桃花源的向往和赞颂。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谆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有人认为《桃花源诗》赞美“古法”,不要“智慧”是一种消极、倒退的表现。这其实是没有真正领会诗人写作的本意。所谓“古法”,虽是一种寄托,表示向往古代社会的淳朴,而并非是要开历史的倒车;所谓“于何劳智慧”实际是对世俗生活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表示憎恶与否定。正如前人所指出的,陶渊明是一个“有志天下”“欲为为而不能为”的人,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报负而无法实现,这才是他的思想本质,我们读他的作品,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一点。

译文

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如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儿童纵情随意的唱着歌,老人欢快的来往游玩。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春天来临,天边暖和了;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秋冬之季到了。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但四季自然转换,周而成岁。生活欢乐得很,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桃花源的奇迹隐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浇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我愿驾着清风,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桃源图  唐 韩愈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

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

文工画妙各臻极,异境恍惚移于斯。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

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

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

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

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

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

人间有累不可住,依然离别难为情。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

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和桃源诗序  苏轼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 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 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 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注释

止:只有。

寿:长寿。

或:有的(人)。

醯(x):醋。

焉:这里。

译文:世上所传的桃花源这件事,很多都夸大其词。 考察陶渊明所记载的,只说是先祖逃避秦朝的战乱来到这里,那么渔人所见的都是避乱人的子孙,不是其人,所以说并非那个秦朝人是不死的。 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 以前说南阳有菊水,水质芳香而香甜,住了三十几户人家,喝那里的水都长寿,有的活了一百二三十岁。 四川青城山那里有个老人村,据说五世同堂。 道路极其危险遥远,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盐和醯(xi,醋)而且溪水中有很多枸杞,它的根弯弯曲曲像龙和蛇一样,喝了那里的水就会长寿。 近些年道路稍微通畅,逐渐能够接触到日常的调味品,故而寿命减短,所以这就和外面的人寿命差不多了。 当武陵太守得知到了那里的时候,那里已经早就成为很多人争夺的地方。

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而已。

和陶桃花源   宋 苏轼

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

欲知真一处,要使六用废。桃源信不远,杖藜可小憩。

躬耕任地力,绝学抱天艺。臂鸡有时鸣,尻驾无可税。

苓龟亦晨吸,杞狗或夜吠。耘樵得甘芳,齕啮谢炮制。

子骥虽形隔,渊明已心诣。高山不难越,浅水何足厉。

不如我仇池,高举复几岁。从来一生死,近又等痴慧。

蒲涧安期境,罗浮稚川界。梦往从之游,神交发吾蔽。

桃花满庭下,流水在户外。却笑逃秦人,有畏非真契。

桃源行  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山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桃源行  唐·刘禹锡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

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

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

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

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笼开五云。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

翻然恐失乡县处,一息不肯桃源住。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

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桃源行  宋·王安石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饮酒(魏晋·陶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所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记忘言。

武陵桃源送人   唐·包融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桃源  唐·李白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湲二水斜。

桃源  唐·李白

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翻流水满溪春。 可怜渔父重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

 古风 唐·李白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桃花溪 唐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同吉中孚梦桃源  唐·卢纶

春雨夜不散,梦中山亦阴。云中碧潭水,路暗红花林。花水自深浅,无人知古今。夜静春梦长,梦逐仙山客。园林满芝术,鸡犬傍篱栅。几处花下人,看予笑头白。

朝中措·桃源图  元·善住

桃源传自武陵翁。遥隔白云中。漫说人间无路,岂知一棹能通。

红英夹岸,霞蒸远近,烂漫东风。将谓神仙别境,鸡鸣犬呔还同。

题桃源  唐·李宏皋

山翠参差水渺茫,秦人昔在楚封疆。当时避世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长。

草色几经坛杏老。岩花犹带涧桃香。他年倘遂平生志,来著霞衣侍玉皇。

桃源词二首  施肩吾

夭夭花里千家住,总为当时隐暴秦。归去不论无旧识,子孙今亦是他人。

 

秦世老翁归汉世,还同白鹤返辽城。纵令记得山川路,莫问当时州县名。

桃源  唐·李群玉

我到瞿真上升处,山川四望使人愁。紫雪白鹤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

寻桃源  唐·张乔

武林春草齐,花影隔澄溪。路远无人去,山空有鸟啼。

水垂青霭断,松偃绿萝低。世上迷途客,经兹尽不迷。

桃源  唐·章碣

绝壁相欹是洞门,昔人从此入仙源。数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孙。

别后自疑园吏梦,归来谁信钓翁言。山前空有无情水,犹绕当时碧树村。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唐 王昌龄

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喧。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山中逢道士云公   唐 孟浩然

春余草木繁,耕种满田园。 酌酒聊自劝,农夫安与言。

忽闻荆山子,时出桃花源。采樵过北谷,卖药来西村。

村烟日云夕,榛路有归客。杖策前相逢,沂然是畴昔。

邂逅欢觏止,殷勤叙离隔。谓予搏扶桑,轻举振六翮。

奈何偶昌运,独见遗草泽。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

物情趋势利,吾道贵闲寂。偃息西山下,门庭罕人迹。

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

桃源篇  唐·权德舆

小年尝读桃源记,忽睹良工施绘事。岩径初欣缭绕通,溪风转觉芬芳异。

一路鲜云杂彩霞,渔舟远远逐桃花。渐入空蒙迷鸟道,宁知掩映有人家。

庞眉秀骨争迎客,凿井耕田人世隔。不知汉代有衣冠,犹说秦家变阡陌。

石髓云英甘且香,仙翁留饭出青囊。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

内子闲吟倚瑶瑟,玩此沈沈销永日。忽闻丽曲金玉声,便使老夫思阁笔

 

桃花源诗 宋  梅尧臣

鹿为马,龙为蛇, 凤皇避罗麟避罝。天下逃难不知数, 入海居岩皆是家。

武陵源中深隐人, 共将鸡犬栽桃花。花开记春不记岁, 金椎自劫博浪沙。

亦殊商颜采芝草, 唯与少长亲胡麻。岂意异时渔者入, 各各因问人闲赊。

秦已非秦孰为汉, 奚论魏晋如割瓜。英雄灭尽有石阙, 智惠屏去无年华。

俗骨思归一相送, 慎勿与世言云霞。出洞沿溪梦寐觉, 物景都失同回槎。

心寄草树欲复往, 山幽水乱寻无涯。

j

1. 捕捉兔子的网;也泛指捕鸟兽的网:肃肃兔~,施于中林。

2. 网住;捕捉。

再游桃花源 清 袁中道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嗖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朔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译文

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可能是一个景点名)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上千棵桃树,中间的道路像锦绣织成的,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的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阅读(1818) 收藏(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