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蒋勋先生讲宝钗有感
(2019-01-09 19:45:01)
标签:
随笔红楼梦蒋勋宝钗 |
分类: 01原创-教学心得 |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了蒋勋先生讲的红楼梦,立刻欲罢不能,这些天有空就听,甚至边听边批改作业,边听边备课,备课效率可想而知,可是依然不后悔,本来,我是没兴趣读完整本红楼梦的,一是对这些儿女情长不感冒,一直以为红楼梦就是讲一个古代的爱情故事,少男少女的故事,不太感冒,二是早就知道这是个注定的悲剧,鄙人向来不喜欢悲剧故事,看的心情不好,都是不惑的人了,还是看一些让人心情比较放松的故事比较好。
可是,听了蒋勋先生的讲解,我发现之前的理解那么狭隘,那么偏激,那么不理性,听了蒋先生的红楼梦,发现自己也变得豁达了许多,蒋勋先生对故事里的所有人物都充满了悲悯之心,每个人为什么为这样,他都从人性本善的角度,能够理解每一个人,真是不简单,感觉蒋勋先生就像是一个入世的佛家,来度世俗间为人世间的喜怒哀乐烦恼不已的俗人的。今天就讲讲蒋老师眼里的薛宝钗。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宝钗道:"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说着便丢下了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点评:宝钗表面上跟黛玉是好姐妹,其实暗地里一直在跟黛玉较量,宝玉黛玉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宝钗想插进去,怎么也有种第三者的感觉,她也在暗地里使劲,却从不表现,这种心机确实厉害。)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上来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我叫林姑娘去就来。"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点评:宝钗其实很有些吃醋的心理,但表现的很是大度,只是在暗里寻找机会,这样深沉的心机一般人实在学不来,说话直来直去的黛玉绝对不是她的对手。)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点评:古人很少这样写花样少女的,芒种季节,乍暖还寒,女孩的衣服已经穿的比较少,这样的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很有些让人浮想联翩,曹雪芹写作的非常大胆,对女孩子的美有种毫不掩饰的赞美。)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
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点评:这种偷听的行径,黛玉是绝不会做的,宝钗表面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实则内心极其八卦,只是不表现出来而已,不叫的狗才咬人,虽说这话比较难听,这里确实可以说明宝钗的性格特点,喜欢玩阴的暗的,实实在在的道貌岸然的儒家典范。)只听说道:"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又有一人说话:"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罢。"又听道:"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又答道:"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又听说道:"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又回道:"你别胡说。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我拿什么谢他呢?"又听说道:"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半晌,又听答道:"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罢。----你要告诉别人呢?须说个誓来。"又听说道:"我要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疔,日后不得好死!"又听说道:"嗳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不如把这К子都推开了,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顽话呢。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的见,就别说了。"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点评:宝钗是个从不管闲事的人,这段两个丫头的私密话,居然从头到尾完完整整的听完了,可见宝钗是在是个既有八卦又非常有心机的人,这是个非常儒家的人,儒家的观点,个人是没有私密的,认为这些丫头不遵规守道,认为这是奸淫狗盗,这是非常恶毒的观点,但她从不会表现出来。若是黛玉听到这样的话,或者不屑于听这些,或者即使听到了,也觉得无所谓。)
几秒钟出现的事情,宝钗下意识的潜意识,这个人的结,在这里出现了。
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点评:千古悬案!)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点评:宝钗这个心机或者说,潜意识真是蛮可怕的!这个心机是一个结,一出口,就把这个人逼到了最坏的地步。这里表面上极其有教养、含蓄的宝钗,有着深藏不露的心机,潜意识里对黛玉的较劲,从她的行径中就可以看出来。每个人的行为都代表这一个人的个性,这比表面上的嘴里的仁义道德要真实多了。)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点评:整个的把事件转移了,红儿本是极有心机的,遇到宝钗就输了。近代很多爱搞政治的人也爱读《红楼梦》,300多个人住在一个大观园里,其中的人际关系是蛮复杂的。其实写到这里,又不想看红楼梦了,对曾经火到极致的《甄嬛传》《步步惊心》就有种反感,如果把《红楼梦》也看做是勾心斗角的教科书,可是把这百年名著糟蹋了。可是,你怎么想,阻挡不住人家怎么去想啊,自己按照自己喜欢的思路去读就好了,不要想太多其他的了。)
谁知红玉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让宝钗去远,便拉坠儿道:"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坠儿听说,也半日不言语。红玉又道:"这可怎么样呢?"坠儿道:"便是听了,管谁筋疼,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二人正说着,只见文官,香菱,司棋,待书等上亭子来了。二人只得掩住这话,且和他们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