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游记(三)——天津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

标签:
杂谈随笔天津天津博物馆 |
分类: 03原创-游记随笔 |
有时候总有种感觉,如果你下决心做了什么事,生活一定会给你有所收获的,就如这次的天津之行,下了好大的决心,终于决定出发时,本来没关注天津博物馆,结果,各种利好因素让我连续两天逛了两次天津博物馆,收获满满,当然,最大的
收获还是亲眼看到了天津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的真迹:西周太保鼎、宋范宽《雪景寒林图》、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

西周太保鼎,镇馆之宝之一。无需我介绍,一切尽在说明中。

一个角度拍一张

换个角度,再拍一张,其实一共拍了四张,四个角度都拍了,仔细一看,对称面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区别,珍品待遇就是好,封在密封的真空玻璃罩中,生怕有点不友好的空气伤害了它。

清 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
这花瓶看起来确实漂亮,晶莹剔透,一看就是精品,至于为何时镇馆之宝,估计除了制造技术方面,还有比较稀缺有关,物以稀为贵么。据说目前所知的珐琅彩瓷瓶存世仅有4只,天津博物馆这只造型更加优雅,纹饰更加精细,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不太会描述艺术品,用网上搜来的资料说明一下该玉壶春瓶的特点:
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其形细颈鼓腹,小巧玲珑,造型高雅端庄,简洁而优美。瓶颈部兰料绘蕉叶纹,腹部绘制雏鸡、芍药等。在这件16厘米的小瓶上,腹部用工笔花鸟技法绘制雉鸡、盛开的芍药等形象,色彩繁富艳丽,形态栩栩如生,是非技高艺精者不能胜任的。纹饰空白处墨书题诗,是诗、书、画合璧的彩瓷艺术珍品。


前后左右仔仔细细的看了又看,毕竟上一次珍品展出是在2012年,距今已经六年了,下一次展出不知又要等几年呢,再看两眼,虽说讲不出什么门道来,如果给我个漂亮的复制品我也看不出什么来,但还是很满足,不虚此行。

北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 绢本设色 193.5x160.3cm 天津博物馆藏

说说玉壶春瓶的来历吧,玉壶春瓶的造型创烧于北宋时期,由诗句"玉壶先春"而得名,是富有时代特征的陈设瓷之一,从元代盛行不衰直到今天。
据说这样的瓷瓶在当时制作了几个,呈给乾隆皇帝,乾隆将其中的一件保留下来,其余的被砸碎。因而与这件瓷瓶完全相同的作品是不存在的。物以稀为贵,人为的造成稀少,更是贵上加贵。

前后左右仔仔细细的看了又看,毕竟上一次珍品展出是在2012年,距今已经六年了,下一次展出不知又要等几年呢,再看两眼,虽说讲不出什么门道来,如果给我个漂亮的复制品我也看不出什么来,但还是很满足,不虚此行。

北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 绢本设色 193.5x160.3cm 天津博物馆藏
说实话,这画前面的观众太多,我也看不出到底有多么特别的好,匆匆拍了照片,想以后细看,再到网上找找相关专家的介绍,好好欣赏一番。

继续拍照,挤不到前面去,就拍下来再看。

再拍,多拍几张总没错的。

再拍,虽说真的看不出到底有多好,这时候的挤破脑袋去看镇馆之宝,纯粹就是一种虚荣了,也罢,对艺术品表现一种虚荣的热爱,也不是件多么丢人的事。看了,看了好几眼,就这样吧,值了。

继续拍照,挤不到前面去,就拍下来再看。

再拍,多拍几张总没错的。

再拍,虽说真的看不出到底有多好,这时候的挤破脑袋去看镇馆之宝,纯粹就是一种虚荣了,也罢,对艺术品表现一种虚荣的热爱,也不是件多么丢人的事。看了,看了好几眼,就这样吧,值了。
最重要的是,第二天,再次去博物馆时,排的队更长了,二楼的珍品博物馆根本就挤不进去,再次庆幸周六下午的博物馆
之旅,这个天津之旅,游超所值!
前一篇:令人叹为观止的《万笏朝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