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lun
plu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9
  • 关注人气:2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好“不让一人掉队”这篇大文章

(2018-02-11 21:57:04)
标签:

杂谈

到一个贫困村采访,见识了企业资本和贫困群众“握手的力量”。车间里灯火通明,衣料成山,电动缝纫机声此起彼伏,一派繁忙景象。在家门口就能干活挣钱,务工顾家两不误,贫困群众干劲十足。企业负责人说,下乡办厂不仅增加了老乡收入,也解决了用工难、成本高等难题,可谓一举两得。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3qGBpicMFJ43VA1AZjyFicIxJibcqPYKBYN4HaLUQY5ZKBbESmeicvmo1RsLAwiarKGjSVnPWkQ2cFFG3j3gZ4xZ7Z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采访发现,资本下乡助力脱贫攻坚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造血”,投资兴办企业开发贫困村资源,让贫困地区的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可以是“扶智”,传授贫困群众实用技能,让贫困户找到稳定脱贫的道路;可以是“帮弱”,救助患病乡亲,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条件,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可以是“助教”,兴资助学,支持教育事业,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通过探索企业助贫益贫机制,把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自然风光、土地、资产等要素用好用活,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有助于实现稳定脱贫。

一段时间来,恒大、阿里、京东、万达等民营企业纷纷投身扶贫领域,企业资本下乡助力脱贫攻坚成为一个亮点。这开了“大手拉小手”合力脱贫的好头,但现实中也出现不少问题苗头。比如,有的企业财大气粗,给钱毫不含糊,但不愿建机制搭平台,粗放式扶贫不利于长远发展;有的投资者眼里紧盯农村土地流转费低和政府政策优惠多的好处,贪图利润压低农民收入;更有甚者,大量圈占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这些虽然只是个别地方的个别问题,但只要发生一起就可能拖累“不让一人掉队”的脱贫攻坚进程,值得相关部门重视和警惕

纯市场化的资本,一定带有短期趋利的冲动。大量民营资本进入扶贫领域总体上讲是件好事,但是需走好“可持续”的“平衡木”。资本扶贫应是双向双赢的,不是企业想干啥就干啥,也不能作秀撑场面,所有活动都需立足于“ 贫困户”。许多走在脱贫攻坚前列的地方,往往都已经形成了“脱贫共同体”。或者是龙头企业 合作社 贫困户,或者是扶贫基金 园区 贫困户,或者是易地搬迁 产业培育 贫困户,脱贫共同体密切了企业和贫困群众的利益关联,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聚合起双方的发展意愿。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3qGBpicMFJ43VA1AZjyFicIxJibcqPYKBYNVYUVT0wquo6cp4A7oesGlPE2TNzFTvJKiaialck68QKpctibXDEqWZF9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应当看到,农业投资往往风险比较高,而农民承受风险的能力又相对较弱。许多地方的扶贫产业多集中在传统农牧业,农产品雷同较多,产品附加值低,容易发生过剩,这些都有可能耗损投资者和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一些涉农项目“烂尾”、资本“跑路”,除了管理者自身不善经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涉农产业利润有限,容易发生销售难、推广难等问题。对此,“有形之手”的兜底和护航作用更加凸显。前期规划能否更加注重多元化和创新性,避免产业低端、结构单一?用地、水电等方面是否还有降成本的空间?可不可以强化防灾减灾意识,设立产业发展保障基金保护企业和农户利益?对地方政府来说,引入市场和企业不等于完成“历史任务”,还需要在培植产业、服务企业上做好文章。

企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有助于改变扶贫开发靠政府投入的独角戏模式。做好谋划、定好规矩,完善服务、兜底市场,放大好企业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农业才能成为有奔头的行业,农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如期实现。

(作者为本报经济社会部记者)



​​​​​​​​​​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rmrbp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