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明珠评90后开网店有隐患,你怎么看?

(2016-12-27 23:07:17)
标签:

杂谈

1、社会“有宽容”,青年创业才能“更宽广”

近期,董明珠表示,90后不愿去实体经济工作,在家开网店,对国家经济发展是有隐患的。作为知名企业家,在公众场合为实体经济“鼓与呼”,确属难能可贵、用心良苦,但把90后开网店看作“国家隐患”,却有失偏颇。

青年天地宽,创业无禁止。笔者生活的小镇,互联网与工作高度融合的惊喜,每天都在发生。在金融咖啡里路演“创业梦”,在工厂流水线上实践“致富梦”,或依托互联网把智慧旅游做得风生水起,或扎根实体经济在传统制造业“创”出一片新天地……走上时代前台的“90后”,用他们创业就业的传奇,诠释了“90后的风口”:哪里吸引人,哪里条件优,哪里就是创业的好地方。

创业无限可能,服务青年还须无比重视。如何增强实体经济吸引力,让90后愿意去实体经济?如何推进“互联网 ”,让青年的创业路更顺利一些?倒是需要社会各界和企业家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唯有秉持宽容之心,营造宽松的创业氛围,夯实创业就业的基础,提供更优越的条件,青年创业路才能走得更稳更宽更顺利。

——@庄永明

2、永远都要有未雨绸缪的智慧

董女士再次高调发表言论,矛头直指互联网渠道创业,言及越来越多的90后喜欢开网店是“国家隐患”,不仅给实体经济带来冲击,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冲击。此话一出,一片哗然,附合者有之,讨伐者有之。然而,细思董女士貌似危言耸听的话语,却品咂出一番居安思危的道理来。

从没有一个时代像我们当下一样,拥有如此之多的年轻的互联网创业者,这既得益于当前站在互联网的风口国家政策的扶持,又有年轻人对互联网对新技术的天然熟稔。自由地时间安排,给自己打工的痛快,一根网线一台电脑顶多再加一台数码相机的超低投入的宣传,甚至不乏身边成功者的榜样示范,让更多的年轻人一头扎进这个看似充满阳光的产业。然而,我们必须考虑一个问题,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到开网店,我们的实体经济靠谁来发展?我们的产业工人哪里来?如果实体经济萎缩,缺少支撑的互联网 又将走向哪里?

也许我们可以将董女士的话看作杞人忧天的顾虑,但我们永远都不能少了未雨绸缪的智慧。

——@亚群 侯马工商

3、给“后浪”多吹一些劲风

近日,在舆论场上素来高调的董女士又“怼”向开网店的90后们。仔细分析,她此番言论的背后,其实是对实体经济前景的担忧,更是对年轻一代人干事创业精气神儿的担忧。

环顾四周,开网店的年轻人以各种“秀”,向客户传递着产品效果,向下家传递着赚钱效益。他们看似整天忙忙碌碌,实则无时无刻离不开手机和朋友圈,产品更是离不开层层代理的“击鼓传花”和环环“剥削”。而真正能把“网店”做成“门店”,坐拥千万量级粉丝和销量的大电商们,想必没有一个是可以“不受约束”,“不打考勤”,靠各种“秀”就能够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维持生存和发展的。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涉世未深的年轻人面对的是纷繁多变、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是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他们一时有些彷徨和尝试也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只要年轻的一代人“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我们的社会和企业家们就应该对他们多一些耐心和包容,鼓励和引导。正所谓“风拥后浪推前浪,亘古及今皆如此”,世界归根结底还是年轻一代人的。

——@安健莹 南京市公安局

4、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在谈及互联网渠道创业时,董明珠表示90后喜欢开网店成“国家隐患”。网店经济,其实折射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更迭。而90后的做法是否会成为隐患,归根结底,还是指向90后们的自身能力。

任何事,只要越过了合理的边界,都可能走向反面。当散漫懈怠成了依赖,当“没盼头”成了生活常态,再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存在隐患。若能时刻保持向上的态度,储备自己的同时做好做大做强“网店”,既不误发展也能锻炼自身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科技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完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工具。”成功的路径有很多,实业是一种,网店也是一种,关键还在于新时代的年轻人能否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踏实精细做事,争当各行各业的“奋楫者”。

——@阎语 江苏如皋市宣传部

5、通往“罗马”的路,不是单行道

当一个人以自己的方式收获成功时,很容易忽视其他多种通往“罗马”道路的存在。近日,以实体经济起家的格力董明珠怒怼新商业模式,称其冲击实体经济,进而影响年轻人的择业观,再而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的忧患发声,似乎也有落入“经验主义”的嫌疑。然而一个知名企业家悲怆的发声背后,也再度警醒我们,顺势而为,只有虚实结合,相互制约,相互带动,优胜略汰,才能给经济注入健康的资本,让发展势头强劲。

以我所在的小城为例,税收主要以化工、煤矿、房地产为依托,受全球经济寒潮影响,这些以有形资产存在的实体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创,大量工厂减产,工人失业,财政收入以银行借贷为生,钱难挣又直接影响百姓的消费支出水平,导致商场门庭冷落。如此没有竞争力可言的实体经济被互联网作用下的新商业模式替代,也情有可原。

但实体经济到底事关国计民生,是经济有力存在的基石,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应运而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就旨在调动人们做事的激情、发散创新思维,为经济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多种可能,这需要我们以重新归零的态度不断发掘个人的潜力,在虚实结合下,冲出思维固化的牢笼,相偕迎来经济明媚发展的春天。

——@吕书娇 河南辉县峪河镇政府

6、实体经济需要人才的注入 

“网红”企业家董明珠在央视《对话》节目中,表达了自己对互联网渠道创业的看法,她认为:90后不愿意去实体经济里工作是对社会的一种冲击。虽然董明珠的观点有待商榷,但是她却表达出一种担忧:实体经济需要人才的注入。

当前互联网领域创造财富更快,在融资、管理等方面也相对容易,创业的成本相对较低。而资本是有嗜利倾向的,也倾向于向互联网投资,这迎合了创业人的资金需求,使得互联网创业风靡。大量的人才涌向互联网渠道,造成实体经济人才供给不足。说白了,实体经济是需要人工作,在劳动力市场本身就不平衡的情况下,互联网渠道又吸走了很多人才,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科技的发展虽然节省了人力,但是科技本身是要人掌握的。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才作为生产要素的一种,是应该允许自由流动的。实体经济要吸引人才,必须正视到在融资、产业环境等等方面的局限。当前多地召开“经济工作会议”,被中央重点提及的“振兴实体经济”又一次成为地方经济工作的着力点,不妨借此东风,创造吸引人才进入的合适渠道,让创业扎进实体经济!

——@李育蒙 南方报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