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让“功利”缚住翅膀

(2016-05-31 16:18:14)
标签:

杂谈

从幽深的海洋到浩渺的太空,从看不见的基本粒子到让人看见的眼角膜……近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了中国5高大上的科学工程。中国能否成为全球科学领跑人?对于自己的设问,这个报道做了侧面回答:一次科学革命正在这里发生。

然而,比科学之光还要耀眼的,或许是这部纪录片中科学家们清澈纯粹的眼神。无论是在大山深处建设大型射电望远镜,还是在实验室里用镊子夹起动物的眼角膜,科学家们身上散发出一种沉静的气质,他们的眼神超越了一时一地的名气、利益,与人类最深刻的智慧、自然最深处的奥秘交相辉映。

这样的眼神让人看到,一步步推进人类探索极限的创新者,必然要摆脱功利的锁链,把心灵投射在更高远的天空。在创新领域,有三角结构之说:三个点支撑起从科学到商业的各种创新活动,一是专业知识的积累,一是与众不同的思维;三角形的另一个顶点,则是内在的创新动机,而非外在的经济刺激,这正如乔布斯对于苹果公司的期许,并非成为首富,而是充满激情地改变世界有没有用”“有什么用,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创新中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

有人说,科学不会指定成功者,其前进往往依靠突破而非规划。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创新,也同样适合。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创新路径,本身就会形成一种创新的自由竞争。如果在想法萌生之际、创新开始之前,就用效益限制其发育、用实用规定其生长,那得到的可能只是盆景,难以长成参天大树。

何况,真正的创新者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每一个创新的认识、创新的举措,都能把人类的知识或者行动,向既有的圆圈外推进些许。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带来的效益并非用几天、几个月乃至几年就能判断出来。古希腊几何学家阿波洛尼乌斯的圆锥曲线理论,1800多年后由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应用于研究行星轨道;没有爱因斯坦揭示的质能定律,没有理论物理的进步,人类如何可能像今天这样开发利用原子能?本质上,所有的创新都应该带来人类智识或者文明的进步。以这样的功利心去衡量,才能把创新天际线,托举得更加高远一些。

由此观之,无论是创新的主体,还是创新制度的设计者、创新土壤的涵养者、创新成果的保护者、创新文化的倡导者,都应该少一点短期的功利主义”“庸俗的实用主义一心盯着利益,以投入太大”“周期太长”“盈利太少忽略基础研究、砍掉基础工程,只会在长期竞争中败下阵来;以发论文”“出成果”“被引用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也难免对坐冷板凳搞研究的人形成负激励;汲汲于投入产出比,抛弃学业去创业、放下专业去创新,拼凑的山寨货、抄袭的计划书只会让人丢掉天使轮、吓跑投资人这样的急功近利,缚住了创新的翅膀,带偏了创新方向,大潮退却之后,岸上可能连贝壳都留不下来。

在创新文化中,车库可说是一个圣地。很多知名创新企业,都有着自己的车库传奇。而车库于创新的启示,正在于少一点束缚、少一点功利,以玩儿孕育灵感、激发想象,从而产生最有活力的创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